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024-05-19 06:03

1.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即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分支,它是历史学和文化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就其狭义而言,文化史曾与学术思想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如蔡尚思所著《中国文化史要论》。显然,这种界定过于狭窄,但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看,一方面文化史研究或文化研究多集中于文化总体,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国民性、中西文化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问题的研讨;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即将文化视为狭义文化,这样的文化史研究虽比学术思想史的范围有了很大扩展,但仍没有明确文化史研究的全部范围,与文化学理论的要求相距甚远。文化史研究范围的不确定是与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千姿百态、文化学理论派别林立有关的。但就一般而论,文化史研究应该包括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社会关系态文化(各种组织、制度)乃至深层心理的研究。譬如原始文化,主要是物质文化,从制造各种工具、使用和发明火、采猎生活到动植物的驯化(植物之栽培耕作是西文“文化”之本意),占据了原始文化史的较大比重;其中如婚姻、家庭、部落组织等属社会关系态文化,离开这些,原始文化便无从谈起。实际上在文明时期,观念态文化也只占一小部分,特别是在大多数下层民众知识程度较低、观念形态的遗留较少的时代,这种文化多代表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而下层文化多呈物质形态,抛开后者也就没有了文化史。但是文化史作为一门独特的史学分支,其研究内容在许多方面又与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语言学、心理学等相交叉,显然就应有独特的研究视角。把一种崇拜、一个家庭、一种婚姻作为文化现象加以研究,与宗教学及社会学研究它们迥然相别;而取火、动植物驯化作为一种文化成就,是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对它们的文化史研究不同于其他分支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史学对这类题目——即物质生活史的题目很少涉及)。这就是说,文化史研究把人类文化的各方面成就当作综合的文化概念的各个侧面,研究它们是为研究文化整体服务的。在此意义上,文化史首先要研究不同民族、国家在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影响,其次要研究各种文化传播、融合、受阻等等的原因、过程、途径、方式,第三要研究文化在历史中的各种功能。这些研究必然要借助对文化各因子的探索,比如研究文化传播,我们必须研究生产工具(如青铜器、铁器)、生产技术(如四大发明)、思想观念(如佛教)、语言(如某种方言)、艺术(如西洋画法)等各方面的传播扩散,其扩散方式、传播圈、传播效果、源地、有利因素及阻碍因素等,由此才能了解各文化因子在文化传播上的异同,最后对文化整体在传播问题上进行理论上的说明。以上各例说明,文化史的特点在于,把人类的各种文化创造当作文化现象而非其他来研究,研究各种文化因子的目的是宏观地把握文化整体。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中国文化史的史前文化

有历史学家将没有文字出现之前的文化称为史前文化。中国境内有多处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被发现。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考古发现的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旧石器时代时人类使用的多为简单的打制石器,而新石器时代多使用磨制石器,表面平滑锐利,已经相当精致。石器时代的工具材质也已经不限于石器,诸如竹器、木器、陶器、骨器等都已经被大量使用。火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到重大作用。人类开始用火来烹调食物以延长寿命,并且火也可以用来烧制陶器与玉器。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其中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当华夏文明在中原发展的时候,现在的中国疆域内还分布着其他各种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来考古发现的金陵北阴阳营文化、高邮龙虬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潜山薛家岗文化、天门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布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蜀文明,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早先人们认为中华文化单一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晚近的考古研究证明史前文化范围遍及中国各地,呈现各地并起的现象,并各有其风格。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其被认为是来源自中亚之安多文化, 距今约一万年历史,以及后来之老官台文化和其延续的龙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辽河中上游流域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四川地区的三星堆文化,还有台湾岛上的圆山文化。而在香港之黄土峒文化,更是中国华南地区文化之最早遗址, 距今四万多年。

3. 中国文化史上有那四次大发现?

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中国素以典籍丰富闻名于世,两千年中又不断有新的发现.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四次大发现了.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发现.鲁恭王刘余从孔子家墙壁中得到《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都是汉以前用篆文写就的、被称为“古文经”.它的发现引起了历史上有名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西晋初年汲冢竹书的发现在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中得竹书数十车. 晋武帝命荀勖次编辑为《中经》,因其是在汲郡墓冢中挖掘出的,史称《汲冢竹书》.汲冢书除经(《周易》)、史(《竹书纪年》)、卜篮书外,还有辞典类的《事名》、画赞属的《图诗》等.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发现,把我国文字历史提早了几百年,使商朝历史研究有了可信的史料1899年敦煌宝藏的发现敦煌宝藏原藏敦煌石室密洞中,藏书总数达2万余卷,大部分是佛经、道经,还有史、子、集、诗、词、曲、赋、通俗文学、图经、方志、医书、历书等,涉及范围极广.这些藏书是研究我国近200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

中国文化史上有那四次大发现?

4. 中国文化史的春秋战国


5. 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什么巨著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什么巨著

6. 谁知道"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具体是什么?

史学界把《汲冢书》与西汉武帝时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论语》等,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敦煌发现的藏经洞,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7.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目录

前言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第一节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含义及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节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起源第三节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章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第一节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少数民族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第一节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第二节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第三节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的演变第四章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第一节汉字的起源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三节汉字结构的主要变化第五章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展第一节简牍制度第二节卷轴制度第三节册页(叶)制度第六章儒家的经书和经学第一节什么是经和传第二节十三经及四书的形成第三节十三经及四书简介第四节早期儒家学派第五节经学在汉代的发展第六节魏晋玄学及唐代义疏之学第七节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没落第八节清代的考据之学与新今文经学第七章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第一节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知识第三节唐宋元时期的地理学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及近代地理学萌芽第八章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沿革第一节萌芽时期第二节郡县制时期第三节州制时期第四节道(路)制时期第五节省制时期第九章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第一节车第二节车具和马具的演变第三节舆轿第四节船第十章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兵器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石器时代的兵器第三节青铜时代的兵器第四节铁器时代的兵器第五节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出现第六节火器的发展和枪炮的制作第十一章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第一节吉礼第二节嘉礼第三节宾礼第四节军礼第五节凶礼第十二章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婚姻爱情观的特点第二节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第三节奴隶制的婚姻形式第四节封建制的聘娶婚及其仪式第十三章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第一节埋葬制度第二节丧礼制度第三节丧服制度第十四章中国古代的礼器和日用器物第一节日用器物和礼器的产生第二节礼器和日用器物类举及其演化第三节结语第十五章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第一节先秦时期的音乐第二节两汉时期的音乐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第四节隋唐时期的音乐第五节宋元时期的音乐第六节明清时期的音乐第十六章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第一节战国和汉代的帛画、壁画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第三节隋代的绘画第四节唐代的绘画第五节五代两宋的绘画第六节辽、金、元的绘画第七节明代的绘画第八节清代的绘画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第一节文字的孳乳与字体的演变第二节独特的艺术与独特的工具第三节书法辩证法与书法艺术美第四节继承传统与求变创新第十八章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第一节建筑与文化艺术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悠久历史第三节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第四节丰富多彩的古建筑类型第十九章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成就第一节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制陶成就和瓷器的发明第三节战国秦汉的陶瓷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新成就第五节隋唐五代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第六节宋辽金时期艺术瓷的成就第七节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第二十章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成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漆器第三节由盛至衰的明清漆器第二十一章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第一节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第二节贝币第三节早期的铜铸币第四节铜钱第五节金银和谷帛货币第六节钞币第二十二章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第一节测量的起源和度量衡制度的产生第二节度量衡制度逐步建立的夏商周时期第三节封建社会初期度量衡的发展第四节“汉承秦制”以及古代度量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度量衡第六节隋代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第七节唐宋时期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度量衡单位制的改进第八节元明清时期的度量衡第九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度量衡的改革以及万国公制的推行第二十三章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第一节西周以前的天文学知识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奠基第三节秦汉魏晋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成熟第四节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第五节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第六节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第二十四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工具第三节科学灵活地掌握农时第四节充分利用土地第五节选种育种成就第六节蚕桑、园艺和畜牧兽医方面的特殊贡献第七节劝课农桑和古农书第二十五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第一节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第二节指南针和其他物理学成就第三节火药及炼丹化学第四节生物学上的出色成就第五节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第六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第七节矿物学和采矿技术成就第八节后来居上的冶金技术第九节举世瞩目的机械发明第十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古代科学第二十六章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沿革第一节先秦职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第二节秦汉的三公九卿制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制的演变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三省六部制第五节宋朝的二府制及辽金元官制第六节明朝的内阁制第七节清朝的职官制度第二十七章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第一节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第二节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第三节封建社会初期选举制度的变革第四节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第六节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第七节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发展第八节元朝科举中的民族歧视政策第九节明清科举制度的三级考试第十节关于八股文和试帖诗第十一节明清的监生和贡生第十二节清末对科举制度的改良和废除第二十八章中国古代的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第一节鬼神观念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第二十九章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第一节自然神信仰第二节人神、人鬼信仰第三节社会神信仰第四节神鬼信仰与民众的社会心态第三十章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第一节禁忌概说第二节宗教信仰与禁忌第三节社会习惯与禁忌第四节综论第三十一章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第一节节日的内涵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概貌第二节春节第三节寒食与清明第四节端午第五节七夕第六节重阳后记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目录

8.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问题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每本市场价大概在12元左右,你可以到卓越网查看:http://www.amazon.cn/mn/searchApp?fea=turnpage&ix=sunray&keywords=%E4%B8%AD%E5%9B%BD%E6%96%87%E5%8C%96%E5%8F%B2%E7%9F%A5%E8%AF%86%E4%B8%9B%E4%B9%A6&searchType=1&page=5&showType=2&sortType=&node=51080&searchKind=keyword&uid=168-9563206-6739467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