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黄兴是什么关系?

2024-05-19 03:47

1. 孙中山和黄兴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光辉的名字枣孙中山、黄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黄兴是革命实干家。他俩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长沙起义失败后,黄兴于1904年底到日本避难。 次年7月,孙中山为发动革命,亦从海外来到日本。经老友宫崎寅藏的介绍,次日,孙中山就赶到黄兴寓所。黄兴把孙中山领到一个名叫凤乐园的中国餐馆,短暂寒暄之后,他们就转入革命的话题。将近两个小时孙黄两人既不吃菜,又不饮酒,推心置腹地谈话。最后,他们举杯庆贺他们的愉快会晤。不久,他们共同主持了中国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并分别被推举为同盟会的总理和协理。  1910年6月,黄兴为躲避日警搜捕,隐居在横滨的福住旅馆。中旬,孙中山从夏威夷来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国轮船刚刚靠岸,冒着危险前来迎接他的黄兴就跳上船去和孙中山紧紧地握手,一直护送到孙中山下榻的旅馆。两人久别重逢;却很少谈论私事,话题很快转入对革命形势的讨论。他们对各种重要问题变换了意见,并对未来的若干方针大计取得了一致看法。  孙中山还在美国华侨中为黄兴回国发动革命募集了不少资金。  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分散的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统一力量。但由于它只是各革命团体的联盟,组织得还很松散,各个组织间的意见也不大一致。有些人出于偏狭的个人成见,总是竭力攻击孙中山,诋毁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威望,严重损害了革命派内部的团结。1907年间,属于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借口,鼓动一部分人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黄兴坚决反对,他从海外来信劝告这些同志说:孙总理德高望重,是我们的领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请不要搞出这些名堂来影响团结,而应当全心全意地拥护孙先生。在黄兴的劝告下,一场风波才平息下去。  1914年7月,黄兴乘船赴美国考察,在旧金山接到一些人的来信,挑拨他和孙中山的关系,怂恿他另行组党。黄兴气愤地回答:“党只有国民党,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在美国各地,他向爱国华侨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揭露袁世凯帝制的阴谋,并积极为革命募捐。后来,听到蔡锷在云南成立讨袁护国军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协助孙中山进行讨袁革命。  1916年6月,黄兴经日本抵达上海,同年10月31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享年仅42岁。孙中山闻讯悲痛欲绝,第二天即发函海内外,哀告黄兴逝世的消息。按照传统习惯,讣告是由死者的亲属发布,而黄兴逝世的讣告则是由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生死与共、唇亡齿寒的深情厚谊!  

孙中山和黄兴是什么关系?

2. 黄兴与孙中山是如何相识的?

黄兴领导的这次起义,就这样失败了,但黄兴并不气馁。1905年,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黄兴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他们志趣相投,很谈得来。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合各派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主张,深表赞同。经孙中山提议兴中会和华兴会合并的主张,黄兴也同意了。

3. 黄兴在什么情况下结识了孙中山?

1905年,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黄兴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他们志趣相投,很谈得来。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合各派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主张,深表赞同。

黄兴在什么情况下结识了孙中山?

4. 孙中山和黄兴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兴中会是最早的革命团队,但主要是依靠两广一带的会党组织。其主要领导人为杨衢云和孙中山。后杨衢云被逼宫和被清廷暗杀,主要领导人就是孙中山了。但其组织因内部分裂、被镇压等原因,势力基本消减了。
 
黄兴是华兴会的主要负责人,联络湖南、湖北的革命人士,是组建同盟会的主要力量。因考虑到声望不够,黄兴找孙文为同盟会领袖。湖广、江浙的革命党人多是知识分子,主张领导的民主化和透明化,而孙中山领导兴中会时习惯于独裁和领袖模式,彼此存在很大分歧,同盟会实际处于分裂状态。在国内革命中,以军事冒险为主,基本都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的另一股势力是湖广一带的会党组织。他们主要领导人有一定的文化,曾尝试加入过同盟会,后因同盟会的分裂和拖沓而忿然回国。他们在清军内发展组织,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利用孙中山、同盟会的名号,但实际上不属于他们领导。辛亥革命后,一部分人加入同盟会,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同盟会是窃取革命成果而坚决反对孙中山。武汉和南京成为对立的两个中心。
 
另有一股重要力量是国内的宪政派。他们是体制内的反对派。不主张无力革命为首选手段,但基本不反对革命,甚至也是革命的主力。如蔡锷等人。由于他们和满清官员本身关系也不错,他们一面武力响应起义,一面说服满清官员投降,反而获得了很大的势力。
 
袁世凯的逼宫也很重要。辛亥革命起义后,虽然占领了很多地方,起义军众多,但战斗力很弱。没有办法和精锐的北洋军抗衡。加上财政实际已经崩溃,很多起义军成了乱兵。这时,袁世凯的态度就成为关键。

5. 他是孙中山第一至交,共称“孙黄”,他是谁?

晚清末期,中国的社会已到了崩溃的地步,内部官员无为,腐败横行。外部受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人民苦不堪言,中华大地饱受侵蚀。再加上当时的军阀横行,旧社会的秩序即将瓦解,中国也是时候进行改变了。孙中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能人志士,中华民国就此诞生,中国外近代化过程中也是开始了慢慢起步。

黄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开创民国的一个重要人物——黄兴。黄兴字克强,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至交。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一时,人们常用“孙黄”来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
1874年10月25日,黄兴在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的一个乡绅家庭诞生。父亲黄筱村是晚清秀才,母亲罗氏出身名门。在二男四女中,黄兴最小。黄兴自幼对八股文深恶痛绝,考科举只是为了安慰父母。相反,黄兴特别喜爱武术,曾拜师学习巫家拳,虽不是万人敌,等闲人也是进不了身的。他自己说:“朝作书,暮作书,雕虫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

黄兴
在张之洞的推荐下,黄兴24岁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认同维新运动,接受变法思想。其间,他很受院长梁鼎芬的赏识,私谊甚笃。武昌起义后,黄兴曾劝老师一起革命,梁鼎芬叹道:“士各有志,余亦不再费词。从此子为子之革命党,余为余之大清臣,各行其是也。”
黄兴在毕业后,便在1902年前往了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进行学习,并且创办了《游学译编》。在第二年的5月回国后,先后结交了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但是,因为自己发表了革命演说被武昌府知府兼两湖书院院长梁鼎芬奉令驱逐出鄂。
黄兴在临行前,将随身携带的4000余册《革命军》和《猛回头》,分发到社会各界,埋下了革命火种。黄兴返湘,马上创办了日语学校“东文讲习所”,继续大量翻印革命书籍。可以说,他的这些举动也是为革命浪潮的到来做下了铺垫。

黄兴等人
在1903年11月3日,黄兴以自己过生日的名义,邀请了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胡瑛、张继等12人,在长沙坡子街附近集会,以兴办矿业为名,成立了华兴公司,口号是:“同心扑满,当面算清。
当然革命的浪潮是不会停下脚步的,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在次年的2月15日,在众人的决定下,在长沙的西园成立了华兴会,黄兴被大家推选为会长。并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宗旨。
经过成员们的反复商议,决定在在慈禧七十大寿那天起事。黄兴将自家300多亩田产出售,买来长枪500支、短枪200支,还有大量炸药,准备炸死参加庆典的湖南省文武官员。不料有叛徒泄密,他们只好流亡到了日本。

黄兴等人
1905年7月,孙中山从南洋到了东京。孙中山想把杨度给拉进革命党,杨度并没有答应他,但杨度却把黄兴推荐给了孙中山,他认为他们两个的主张相差不多,也许结合在一起会有更好的效果。黄兴与孙中山也算是正是有了交集,两人也开始了一起共事。
在华兴会的大力支持下,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从此,孙中山做精神领袖,黄兴负责发展革命分子,组织各地武装起义。
经过了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后,同盟会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们等来了武昌起义,1911年10月28日,黄兴到达了汉口,作为战时总司令指挥作战。经历了一番苦战后丢失了汉口,他主张转攻南京,遭当地革命党人反对,便辞职去了上海。

黄兴
不久,上海、苏州、杭州及南京相继光复。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各省代表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孙中山归国主持大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
后来清政府覆灭,袁世凯又搞起了独裁专制,又是尊孔复古,又是继位皇帝。孙中山和黄兴因愤怒便发起了“二次革命”。但是这次运动还是失败了,黄兴又再次流亡到了日本。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黄兴也积劳成疾,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孙中山亲自主持治丧活动,次年将他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下。长沙政府还把原来的坡子街改名“黄兴路”。章太炎曾写下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路
黄兴的革命之路到此也算是结束了,不免让人有着遗憾,如果他的搭档宋教仁没有发生意外,那么我想民国的发展也许会有着另一番天地的闯出!

他是孙中山第一至交,共称“孙黄”,他是谁?

6. 能让黄兴彻底与孙中山闹翻脸的中华革命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

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击败后,孙黄二人再度东渡逃到日本。

到达日本后,孙中山对之前的失败进行了彻底反思后认为:

——“二次革命”之所以失败,败就败在国民党的党组织不够坚强,一盘散沙,政令难行。

基于这样的反思认识,孙中山决定重起炉灶,废掉国民党,再造一个新党。



1914年春,孙中山亲自确定名为中华革命党开始正式筹建。

而黄兴则坚持只对国民党进行改组重建就好,不需要重建新党。

孙黄两人为此各执己见,最终政见不合、分道扬镳,黄兴出走美国。

那么,这个中华革命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能让黄兴不惜与孙中山闹掰呢?



按照孙中山的设想,中华革命党是这样一个组织:

中华革命党党的宗旨: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与人人皆知的“三民主义”相比,孙中山舍弃了原先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逼迫满清退位后,原先民族主义“驱除鞑虏”的靶子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已经成形。

如果再强调“民族主义”,矛头就只能是对着非中华民族的列强了,而在日本提这样的口号,显然不太合适了。



中华革命党的党章则是这样规定的:

在将来革命政府成立到宪法颁布前的整个革命时期,全部国家权力都归中华革命党党员所有,一切非党员都没有公民资格。

而即使是中华革命党的党员,也要根据入党时间的先后,分为以下三等,分别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一等党员为首义党员:指所有在“三次革命”爆发前入党者。

在革命期内,身份为元勋公民,享有一切参政、执政的优先权,说直接点,将来都有官做。

二等党员为协助党员:指所有在“三次革命”爆发后,革命政府成立前入党者。

在革命期内,身份为有功公民,享有选取权与被选取权。

三等党员为普通党员:指所有在革命政府成立后入党的。

在革命期内,身份为先进公民,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

孙中山这种以入党时间为标准,将党员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受到了黄兴强烈的反对,黄兴认为:

将党员分成不同等级,以“权利相号召”,这和袁世凯以金钱、官位使唤官员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

如果革命只是为了建设这样一个社会,那革命已经远离了它的本旨。



而除了这些之外,更让黄兴难以接受的,是入党宣誓与按指印仪式。

孙中山在党章中规定,党员入党宣誓词为:

——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

如此一来,中华革命党便成了孙中山的私人组织,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党组织了。

除了这样的宣誓词外,党章还规定,每个入党党员,都必须在誓约上按上自己的指纹,并表示:

——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黄兴认为:宣这样的誓词,按这样的指印,实在有辱党员人格。

这样的做法也受到了其他老同盟会会员的强烈反感,后来胡汉民提出一个妥协方案:

——将誓词中的“附从孙先生”改为“附从总理”,老同盟会会员可以免打指印。

但即使是这样的方案仍被孙中山拒绝。



黄兴见孙中山一意孤行要建这样的中华革命党,便坚决拒绝入党。

两人于是因此彻底闹翻。

1914年5月29日,孙中山给黄兴写了一封信,历数了他对黄兴的种种不满,最后对黄兴提出这样的要求:

——你可以不入我的中华革命党,但请你不要干扰我的革命事业。

信件原文为:

——有一极要之事求兄解决者,则望禁止兄之亲信部下,对于外人自后绝勿再言‘中国军界俱是听黄先生之令,无听孙文之令者,孙文所率者不过一班无知少年及无饭食之亡命者耳’!

——今后弟(孙中山自称)欲为真党魁,不欲为假党魁。

孙中山言外之意明显便是:

——这么多年来,我孙中山一直是个“假党魁”,而你黄兴才是“真党魁”啊!



6月27日,黄兴与孙中山在日本话别,去了美国。

临别之际,孙中山送了黄兴这样两句话:

——安危他日终须杖,甘苦来时再共尝。

对于黄兴,孙中山虽然与他政见不合而分,但在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深厚的依赖之情。

7月8日,中华革命党正式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一职。

孙总理特别在总理之下,特地为不肯入党的黄兴设了协理之位。



但一直到1916年7月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时,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都没能待到它的主人——黄兴。

其实,黄兴从来都不曾想当什么真党魁,如果非要在孙中山之外找出一个真党魁来,那只能是1913年3月遇刺的宋教仁。

7. 黄兴与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革命党两大伟人?

黄兴,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1902年赴日本留学,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未成。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率领敢死队进攻督署。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对清军作战。沪、苏、杭等地相继光复后到上海,被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先后举为大元帅和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均未赴任。参与南北议和的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廉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他未参加,旋赴美,但仍积极策动讨袁,与孙呼应。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上海,不久病逝。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黄兴与孙中山先生并称于世,被尊为革命党两大伟人。他为推翻帝制,创建民国,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兴与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革命党两大伟人?

8. 孙中山特批他进入黄埔,伟人说三个师都不换他,牺牲时年仅22岁

在黄埔军校中有一个学生,他被孙中山破格批准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伟人说给他三个师都不能换他,他却在22岁的时候就牺牲了。
  
  那么,这个黄埔军校生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卢德铭。他是四川人,小时候家里非常有钱,而且他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他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非常高的文化素养。五四运动爆发后,进步思想席卷全国,他开始了解了世界的局势,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及封建军阀常年割据,为了势力范围尔虞我诈的行为非常痛恨,便决定投笔从戎。
  
 于是,在1924年时,卢德铭便从四川来到了广州,准备报考黄埔军校。那个时候,报考黄埔军校的人非常多,而且黄埔军校的选拔标准又非常严格,能够进入黄埔军校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尽管卢德铭做好了报名参加黄埔军校的准备,他却因为交通不便而迟到了。等他到了广州时,已经错过了黄埔军校的选拔。
     
 而卢德铭为了能够进入黄埔军校,就通过李筱亭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孙中山先生能够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孙先生见状又不好直接拒绝,便给他出了个题目,让他作答。而孙先生看完卢德铭所写的文章之后,觉得他的文章文采飞扬,而且又富有爱国情怀,便破格让他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在黄埔军校期间,卢德铭表现非常出色,还赢得了何应钦的赞誉。毕业后,他跟随国民革命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作战十分勇敢,并升任为团参谋长的职位。而且他还在此期间,帮助了很多自己的同志。
     
 后来,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了革命,我党便决定发动南昌起义,他准备率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只可惜错过了时间。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跟随伟人一起策划了秋收起义,他们二人一文一武互相配合。只是由于我军的力量相对弱小,工农革命军遭到了国军的镇压,卢德铭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他自己却中弹牺牲了。伟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悲痛,还说给他三个师都不能换卢德铭。而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