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及债权转让税务如何处理

2024-05-19 04:58

1. 股权转让及债权转让税务如何处理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由公司享有和承担,股权转让应当交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公司是企业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股权转让后,债权债务由公司享有和承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股权转让及债权转让税务如何处理

2.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如何处理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的处理:
股东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责任,如果是公司债权债务的,股东履行出资责任后,不用承担债权债务。
一、公司更换法人后债务怎么办
我国的公司法对法人变更后债务的处理方法作出了规定。一般情况下,法人变更后,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来承担。因为公司属于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财产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一般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通常是以认购的股份来承担责任。
二、股东出资不实怎么维权?
1、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出资不实的股东及时补缴不足部分,并要求出资不实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当债权人面临债权无法得到清偿时,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公司的股东为其债权买单,而且公司法也明确给于了债权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如有股东出资不实时,可以主张其他股东在该股东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其他实际出资股东可能会获取比出资不实股东更低的利益而承担较高的风险。2、足额出资的股东可根据公司章程主张权利。公司章程实质上是股东与股东之间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有关于出资等相关事项的公司发起设立的协议,以此来明确各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一直没有按照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就是对于股东之间义务的违反,当然应当对已经履行义务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3、实缴出资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向未足额出资股东追缴出资或满足条件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缴纳出资,取得股权,与公司形成实际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基于这一关系,公司就可以向未实际缴纳出资的股东主张债权,要求该股东完全履行其出资义务,补缴剩余的资本,并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公司以什么对公司债务负责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负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当公司承担债务责任时,股东不直接对债权人负责,而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责。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体现在股东对公司的投资上,股东必须全部投资;仅限于投资额,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股东在依照有关法律和公司章程履行出资义务后,不再对公司的行为负责。股东向公司缴纳出资并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破产时不承担责任。股东未向公司缴纳出资,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当在公司破产时补足公司认缴的出资。例外: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十六条【公司担保】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3.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如何处理

股权转让 债权债务 税务要缴纳的种类比较多。 当转让方是个人如果转让方是个人,要交纳 个人所得税 ,按照20%缴纳。 当转让方是公司如果转让方是公司,则需要涉及的税费较多,将涉及到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自2003年1月1日起,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契税 (在股权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企业股权,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契税)、 印花税 (对转让行为应按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3‰的税率征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同法 》第七十九条 【债权的转让】 债权人 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如何处理

4.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股东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责任,如果是公司债权债务的,股东履行出资责任后,不用承担债权债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5. 股权转让的账务处理?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入账,会计分录:
借:实收资本--原股东
贷:实收资本--新股东
股权转让款可以不通过公司账户。如果通过公司账户,会计分录:
1、新股东交款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2、支付原股东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股权转让的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编制格式为:
1、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用会计分录大全

股权转让的账务处理?

6. 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

股权转让的价格属于股东之间的交易,而不是企业的交易事项,会计只核算特定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所以会计上只需要反映:

借:实收资本-B  100
贷:实收资本-A  100

对企业来说,只是这实收资本100的主体发生了改变,其溢价是股东的收益,与企业无关。

当然实际经办中,往往股东的事也是会计的事,所以会计还要注意,一是转让溢价,如果B股东是自然人需要去申报个人所得税。二是2个股东变成1个股东,公司的性质也发生改变,需要提醒股东知晓,并及时到工商办理变更登记,

7. 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入账,会计分录:
借:实收资本--原股东
贷:实收资本--新股东
股权转让款可以不通过公司账户。如果通过公司账户,会计分录:
(1)新股东交款时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2)支付原股东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股权转让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

8.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税务怎么处理

股权转让税费计算分两种情况:
1、若转让方为个人,则转让方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按照20%税率缴纳。
2、若转让方为公司,则需要涉及的税费较多,具体如下:
1、企业所得税
2、营业税
3、契税
4、印花税,具体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从根本上来说本问题属于财税问题。
一、股权转让税哪方出
股权转让的税费首先要区分公司转让还是个人转让,个人转让需要缴纳20%的所得税,公司转让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如印花税、契税等项目,需要具体进行计算。股权转让者仍为纳税人,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这种关系不以转让者和受让者签定的合同内容变更。
二、股权转让是否交税
公司法人是需要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税费的,具体的纳税情况如下:企业所得税:1.企业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其他家公司、或者个人,都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优惠的税率15%。2.印花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印花税缴纳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上市公司,那么出让方应按照交易印花税1%的税率缴纳印花税;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则应按照其与受让方协议价格的5%的税率缴纳印花税。3.增值税:增值税主要是面向法人其中包括法人股东、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公司股权时需要交纳的一个税种。税率:一般纳税人为6%,小规模纳税人3%。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