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2024-05-19 04:38

1. 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银行不仅承担着居民存款、取款、贷款等业务,还会不定期推出一些理财产品,并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负债来源。一部分理财产品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而一部分则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是否体现为银行负债,取决于银行是否承担风险。简单地说,就是要看银行是否对该笔理财保本。如果实施保本,无论是保本固定收益型还是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均承担了理财产品的风险,需要归入资产负债表内。当然,这些内容具体体现在表内的哪个科目,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论上说,银行则是不需要承担理财本息风险的,银行只是收取代理费或手续费等中间收入,无需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因此,就被称为“表外理财”。
MPA是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简称,是一套综合的打分体系,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量情况、外债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MPA评估的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当然,主要还是针对银行。
为全面准确衡量风险,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是必要的,有助于表外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人民银行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导和风险提示,保证相关工作的平稳过渡,不断健全、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2. 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意图何在?

央行正在推进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10月2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里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MPA广义信贷考核及其目的。MPA,即: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旨在全面关注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将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通道类项目纳入广义信贷规模指标,通过广义信贷指标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央行将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升级为对广义信贷规模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根据银行实践和市场变化,调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进而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这是央行根据金融市场扩张情况,根据整个社会融资多元化,包括调控体系内央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多元化,紧随这种变化而扩展考核范围与规模,以达到增强央行调控能力的目的。目前,在银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特别是民间融资渠道大为扩张,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央行包括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在内的监管手段面临挑战,监管范围覆盖面相对越来越窄,逃避监管的金融工具、产品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央行宏观调控效果。
从资金来源的存款上来说,一个时期银行存款被严重挪用到同业存款往来上,不仅规避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削弱存贷比考核约束。后来,央行将同业存款列入到各项存款考核范围以内。再一个例子是,随着社会化融资的不断发展,央行只公布考核一个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笼子里的资金来源融资规模已经显然不够了。后来,央行增加了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指标。
目前的缺陷是,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融资统计缺失,没有纳入到宏观调控笼子里。最现实的一个例子是,由于社会融资多元化,融资工具渠道多元化,房贷政策的首付款比例调控政策措施已经被大大削弱,击穿底线。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银行业截至2016年6月末26.28万亿元的理财余额。这么大规模的理财资金投入使用,没有进入央行广义信贷表内,直接削弱央行对信贷规模的掌控与调控。纳入表内是当务之急,是与时俱进,否则,央行的调控信贷能力将被削弱,信贷调控手段的准确性、真实性、全覆盖性等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助长银行将表内其他广义信贷项目挪到表外,以规避监管与调控。这其中理财资金运用就是一个规避信贷调控的黑平台,必须予以拆除,必须将其招安与归顺。26万亿元的理财产品资金运用被置于央行统计考核的笼子以外,对央行调控信贷能力的削弱可想而知。
因此,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央行此举的意图是增强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掌控能力,利用广义信贷考核的手段来收紧信贷,直接对银行理财产品投放这个野孩子带来较大影响。银行将表内资产腾挪至表外,以规避监管的行为,将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以及投放使用都将受到约束。
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理财余额中债券占比40.42%,非标占比16.54%。面向个人+机构+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规模约为22.26万亿,同比增速33.6%(同业理财近年来快速发展,从15年年初的5000亿到六月末的4万亿)。这种增速中国历史上没有,国际上也非常罕见。无论从理财产品融资阶段,到理财资金使用投放等环节,都可谓乱象丛生,金融风险隐患越来越大。必须使出狠手进行监管。
据报道说,对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表外理财资金的数据,从央行调查统计部门的人民币表外理财资产负债表中取数。其中,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该表中的资产余额-现金余额-存款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到广义信贷考核后,要在现阶段MPA的奖惩机制即准备金利率基础上,增加央行的奖惩手段。
总之,央行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体系内,非常必要,越快越好。这必将对失控般的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形成约束。

3. 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意图何在?

央行正在推进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10月2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里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MPA广义信贷考核及其目的。MPA,即: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旨在全面关注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将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通道类项目纳入广义信贷规模指标,通过广义信贷指标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央行将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升级为对广义信贷规模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根据银行实践和市场变化,调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进而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这是央行根据金融市场扩张情况,根据整个社会融资多元化,包括调控体系内央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多元化,紧随这种变化而扩展考核范围与规模,以达到增强央行调控能力的目的。目前,在银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特别是民间融资渠道大为扩张,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央行包括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在内的监管手段面临挑战,监管范围覆盖面相对越来越窄,逃避监管的金融工具、产品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央行宏观调控效果。
从资金来源的存款上来说,一个时期银行存款被严重挪用到同业存款往来上,不仅规避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削弱存贷比考核约束。后来,央行将同业存款列入到各项存款考核范围以内。再一个例子是,随着社会化融资的不断发展,央行只公布考核一个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笼子里的资金来源融资规模已经显然不够了。后来,央行增加了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指标。
目前的缺陷是,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融资统计缺失,没有纳入到宏观调控笼子里。最现实的一个例子是,由于社会融资多元化,融资工具渠道多元化,房贷政策的首付款比例调控政策措施已经被大大削弱,击穿底线。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银行业截至2016年6月末26.28万亿元的理财余额。这么大规模的理财资金投入使用,没有进入央行广义信贷表内,直接削弱央行对信贷规模的掌控与调控。纳入表内是当务之急,是与时俱进,否则,央行的调控信贷能力将被削弱,信贷调控手段的准确性、真实性、全覆盖性等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助长银行将表内其他广义信贷项目挪到表外,以规避监管与调控。这其中理财资金运用就是一个规避信贷调控的黑平台,必须予以拆除,必须将其招安与归顺。26万亿元的理财产品资金运用被置于央行统计考核的笼子以外,对央行调控信贷能力的削弱可想而知。
因此,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央行此举的意图是增强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掌控能力,利用广义信贷考核的手段来收紧信贷,直接对银行理财产品投放这个野孩子带来较大影响。银行将表内资产腾挪至表外,以规避监管的行为,将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以及投放使用都将受到约束。
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理财余额中债券占比40.42%,非标占比16.54%。面向个人+机构+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规模约为22.26万亿,同比增速33.6%(同业理财近年来快速发展,从15年年初的5000亿到六月末的4万亿)。这种增速中国历史上没有,国际上也非常罕见。无论从理财产品融资阶段,到理财资金使用投放等环节,都可谓乱象丛生,金融风险隐患越来越大。必须使出狠手进行监管。
据报道说,对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表外理财资金的数据,从央行调查统计部门的人民币表外理财资产负债表中取数。其中,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该表中的资产余额-现金余额-存款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到广义信贷考核后,要在现阶段MPA的奖惩机制即准备金利率基础上,增加央行的奖惩手段。
总之,央行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体系内,非常必要,越快越好。这必将对失控般的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形成约束。

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意图何在?

4. 什么是mpa?央行如何利用mpa考核商业银行?

一、MPA究竟是什么?
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2015年12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并适应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从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在MPA考核制度下,央行每季度会对商业银行诸多指标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
MPA是以金融业整体为监管对象,以系统性风险内生为前提条件,重点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弥补微观监管缺失,是自上而下的监管。
二、MPA考核对象
央行进行考核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三、MPA考核内容
MPA体系重点考虑七大方面(14个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此外,在2017年一季度MPA考核中,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口径。

四、MPA考核评定
根据MPA考核结果,银行被分为ABC三档,分别为优秀、正常、不达标,并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A档机构的七大方面指标均为优秀(优秀线90分),执行最优档激励。B档机构,执行正常档激励。C档机构是指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项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项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央行对C档机构给予适当约束。

在2017年一季度MPA考核中,表外理财总资产中非现金和存款项将被纳入广义信贷口径。MPA已经逐渐成为央行划分业务等级的重要标准,由去年行业的“软约束”变为今年的“硬约束”。
五、MPA考核对于商业银行有哪些影响?
一是MPA体系更为全面、系统,通过综合评估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二是对银行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更加注重过程和连续性管理,体现了监管理念从计划管制向市场化管理的转变。
三是从以往的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广义信贷,将表外理财、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纳入其中,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
四是利率定价行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五是MPA体系更加灵活、有弹性,按每季度的数据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在操作上更多地发挥了金融机构自身和自律机制的自我约束作用。
六、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中的广义信贷指标,引来什么风暴?
1、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后,将全面反映银行体系的信用投放和货币派生状况,降低期限错配和杠杆率,最终达到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2、临近季末考核,各机构四处“哭爹告奶奶”忙找钱。有媒体报道称,3月20日,不乏小银行“跪求”了一天的资金,结果还是违约了。
3、MPA考核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核算,会对广义信贷增速指标造成较大影响,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中也有体现。
4、表外理财纳入MPA政策首先抑制理财规模过快增长相对于全国性银行,MPA监管力度的加码对区域性银行冲击更强。
5、很多中小银行想通过MPA考核,必须大幅降低理财规模,部分过度发展的区域性银行甚至面临规模腰斩的可能性

5. 什么是mpa?央行如何利用mpa考核商业银行?

MPA(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以金融业整体为监管对象,以系统性风险内生为前提条件,重点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弥补微观监管缺失,是自上而下的监管。
背景知识:
1、MPA体系重点考虑七大方面(14个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此外,在2017年一季度MPA考核中,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口径。
2、根据MPA考核结果,银行被分为ABC三档,分别为优秀、正常、不达标,并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A档机构的七大方面指标均为优秀(优秀线90分),执行最优档激励。B档机构,执行正常档激励。C档机构是指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项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项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央行对C档机构给予适当约束。

什么是mpa?央行如何利用mpa考核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