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史专家称为战神的李牧,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2024-05-18 14:50

1. 被文史专家称为战神的李牧,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李牧进可攻,退可守,灵活应用障眼法,使用口袋阵,在隐藏锋芒几年后,一鸣惊人。一想起历史上的战神,就会让我忍不住想起,以多胜少的韩信。但是在往历史推进的时期到战国我们看到英勇善战的李牧,才知道身为一个军事天才,原来也可以将寓教于乐,演绎如此这般的淋漓尽致。


李牧守卫赵国的国土。
李牧是身处在赵国的领土之上,当时的赵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与匈奴的交界处,赵国为各国阻挡住了匈奴的侵略,虽然其他各国也在修筑长城,但是赵国离匈奴地界最近,赵国身处险地,所以赵国的大部分名将都牺牲于战场。最初的时候李牧并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李牧在人们是一个眼中特别不起眼的将领。因为李牧没有战功所以连同朝为官的同事都看不起他。


李牧隐藏自身的实力并不被旁人所看穿。
大家伙瞧不起李牧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李牧总是面对匈奴的袭击总是都关闭城门躲起来。久而久之连赵王都怀疑李牧的实力,而且还有很多人羡慕李牧身居高位,甚至有人起了心思想要将李牧取而代之。接替李牧位置的人却造成了赵国的将士死伤更为的惨重。赵王实在没办法,只能再请李牧回来,并答应李牧让他接着按照自己原先的方式策略来守卫边境的国土。


李牧的生活状态在当时众人的感觉当中就是吃好喝好,不务正业的一位军事将领,时常让将士们一起宰牛,吃香喝辣。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了,就连敌对势力都以为李牧就是这样以为无所事事就只为好吃懒做的将士。


李牧隐藏了自身的实力,并让敌对势力看不穿自己的行为动态,这样的行为有点像韩非子所提倡的无为。韩非子曾经提倡作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在无为中让他人看不穿才能很好的隐藏自身的弱势,保护自己的安全,并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不被他人看透。李牧身上的无为恰恰是隐藏了自身的优点,引导敌人一步步地忽视自己。引诱敌对势力都忽视自己,其实李牧运用了自身的实力,在私底下训练了精兵强将。布置了口袋阵的阵法,然后李牧运用步兵和骑兵将敌人一步步地引入自己的口袋阵中。李牧作为一战国时期四大将领之首,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才能。算作军事作战难得的全才,只可惜,一将成名万古枯。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在我们的军事历史上,即使再出名的将士也有他的缺失点,但是李牧作为四大名将之首,除了身体有些残疾之外,其他的战士局面他都能很好地把握在手。不仅仅擅长于自身的防守,更懂得排兵布阵,将敌人一举歼灭。


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有军事家的急躁和狂妄,反而是耐得下自己的性情,隐藏自身的实力,将敌对势力的心态软化。最后让敌对势力察觉不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敌人最为无视的时候一举奸杀。李牧不仅仅在应对匈奴时汹涌成竹,而且在应对外敌入侵时,他无论是快战还是慢战,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

被文史专家称为战神的李牧,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2. 被称为战神的李牧,他的一生有何辉煌战绩?

被称为战神的李牧,他的一生有何辉煌战绩?提到战国时代的名将,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可能是白旗。但是在全国末期,祖国的武装耳目也是绝世天才。他说,唐朝和宋朝足以证明他在后代眼里有多少名声,下一个世界只有李牧的名声,但他可以因为取得什么成就或做了什么事而受到这样的称赞,皇后是吴安俊吗?李木他的出身也不太好。
祖先虽然是道士类的官职。但是李木没有沾太多光。因为到他这一代为止,整个家庭也崩溃了。他和爸爸从小住在一起,如果想在全国时代读书和拜礼,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个时期仍然使用竹子记录,所以皇室成员很多,对文化的了解也有一半,何况贵族耳目也没落了,所以他早早离开家乡,加入了祖国军队。出生日期不太详细,只有李木知道他在公元前229年去世了。

李牧为什么能成为绝世名将?看看他当年的战绩
我们只能通过历史的旁支细节推测李牧几岁时做了什么有名的事情。由于在军队中表现得很好,李牧被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即雁门关郡。这个地方不能,赵勋接壤的地方,也许很多人认为匈奴不仅仅是汉朝?其实不是那样的。春秋时代,匈奴和北方的一些部落已经形成。当时全国领土正好与匈奴接壤。
李牧没有任何理由,大人没有帮他说话,所以虽然多次设立专业,但当然会把保卫边境的这项任务派给他。当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继承他的人是赵孝成王。这个人没有他的父亲武王那么勇猛,但赵孝成王命令李牧及时反击,并为他分配了10万人的群众。这时,李牧的真正时机终于到来,他看到匈奴很不高兴,在边境隐居了几年,做了很多详细的计划,他确信只要手上有军事力量,就一定能战胜所有匈奴。

李牧故意诱奸深入的战略,在军营前驻扎,看起来有些老军人很受不了,让匈奴人看到,他并不担心,连续三个月,所以结果给了匈奴一个幻想。也就是说,朝方的人都是老弱病残,有一天晚上,匈奴也派遣了约1万骑兵,突然袭击了祖国。事实上,李木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他利用地形上的优势,落马坑大败匈奴骑兵,率领10万兄弟。把匈奴彻底赶到北方很远的地方。
李牧为什么能成为绝世名将?看看他当年的战绩赵孝成王认为这是李牧可以制造的材料,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将他召回都城,将对抗秦国的重要使命交给了他。从公元232年开始到公元242年的10年间,他带领士兵多次抵御秦国的攻击,及时反击。事实上,著名的张平展是在赵孝成王时期发生的。很多人可能会想,为什么李牧那么能干,为什么没能阻止这次灾难,但张平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当时李牧还是一个淡泊的小官员。

事实上,暴露出了一些崭露头角,但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随后,秦将李牧视为眼中钉,并派遣许多间谍潜入的赵,经常说李牧的坏话,这是赵的帝王。已由赵孝成王改为赵襄王。所以一代名将毫无失误地受到如此委屈,之后祖国也无法抵抗任何势力的攻击,毁灭也是不可避免的。回顾李牧的一生,不难发现比较令人鼓舞。
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拥有非常高的权力,带领军队作战的能力绝对是绝好的,但李木这个人还有其他缺点。那就是有点固执,不能很好地控制与君臣的关系,这个概念在李牧的心里很深,他毁灭人的方法不仅仅依靠武力,有时很可耻,但很有效,派这个间谍渗透方法,不明确。

3. 李牧竟然被文史专家称其为“战神”,究竟有多牛?

李牧进可攻,退可守,灵活应用障眼法,使用口袋阵,在隐藏锋芒几年后,一鸣惊人。一想起历史上的战神,就会让我忍不住想起,以多胜少的韩信。但是在往历史推进的时期到战国我们看到英勇善战的李牧,才知道身为一个军事天才,原来也可以将寓教于乐,演绎如此这般的淋漓尽致。


李牧守卫赵国的国土。
李牧是身处在赵国的领土之上,当时的赵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与匈奴的交界处,赵国为各国阻挡住了匈奴的侵略,虽然其他各国也在修筑长城,但是赵国离匈奴地界最近,赵国身处险地,所以赵国的大部分名将都牺牲于战场。最初的时候李牧并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李牧在人们是一个眼中特别不起眼的将领。因为李牧没有战功所以连同朝为官的同事都看不起他。


李牧隐藏自身的实力并不被旁人所看穿。
大家伙瞧不起李牧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李牧总是面对匈奴的袭击总是都关闭城门躲起来。久而久之连赵王都怀疑李牧的实力,而且还有很多人羡慕李牧身居高位,甚至有人起了心思想要将李牧取而代之。接替李牧位置的人却造成了赵国的将士死伤更为的惨重。赵王实在没办法,只能再请李牧回来,并答应李牧让他接着按照自己原先的方式策略来守卫边境的国土。


李牧的生活状态在当时众人的感觉当中就是吃好喝好,不务正业的一位军事将领,时常让将士们一起宰牛,吃香喝辣。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了,就连敌对势力都以为李牧就是这样以为无所事事就只为好吃懒做的将士。


李牧隐藏了自身的实力,并让敌对势力看不穿自己的行为动态,这样的行为有点像韩非子所提倡的无为。韩非子曾经提倡作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在无为中让他人看不穿才能很好的隐藏自身的弱势,保护自己的安全,并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不被他人看透。李牧身上的无为恰恰是隐藏了自身的优点,引导敌人一步步地忽视自己。引诱敌对势力都忽视自己,其实李牧运用了自身的实力,在私底下训练了精兵强将。布置了口袋阵的阵法,然后李牧运用步兵和骑兵将敌人一步步地引入自己的口袋阵中。李牧作为一战国时期四大将领之首,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才能。算作军事作战难得的全才,只可惜,一将成名万古枯。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在我们的军事历史上,即使再出名的将士也有他的缺失点,但是李牧作为四大名将之首,除了身体有些残疾之外,其他的战士局面他都能很好地把握在手。不仅仅擅长于自身的防守,更懂得排兵布阵,将敌人一举歼灭。


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有军事家的急躁和狂妄,反而是耐得下自己的性情,隐藏自身的实力,将敌对势力的心态软化。最后让敌对势力察觉不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敌人最为无视的时候一举奸杀。李牧不仅仅在应对匈奴时汹涌成竹,而且在应对外敌入侵时,他无论是快战还是慢战,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


结语:
虽然身为全能型的战神,但是李牧终究逃不开君主的嫉妒心理,加上他人的猜疑,最终李牧被绑定了一定的罪行。李牧虽然曾经视弱于人,但是它本质上是拥有自身进取的实力之一,但是当它发挥自身实力的同时,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赵王听信他人的谗言之后,将李牧召回并赐李牧自杀。身为残疾人的李牧,无法用右手挥剑自刎,就只能吞剑撞柱自杀成为了历史上文学界的一段悲剧。

李牧竟然被文史专家称其为“战神”,究竟有多牛?

4. 被文史专家称为“战神”的李牧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厉害?

李牧进可攻,退可守,灵活应用障眼法,使用口袋阵,在隐藏锋芒几年后,一鸣惊人。一想起历史上的战神,就会让我忍不住想起,以多胜少的韩信。但是在往历史推进的时期到战国我们看到英勇善战的李牧,才知道身为一个军事天才,原来也可以将寓教于乐,演绎如此这般的淋漓尽致。


李牧守卫赵国的国土。
李牧是身处在赵国的领土之上,当时的赵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与匈奴的交界处,赵国为各国阻挡住了匈奴的侵略,虽然其他各国也在修筑长城,但是赵国离匈奴地界最近,赵国身处险地,所以赵国的大部分名将都牺牲于战场。最初的时候李牧并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李牧在人们是一个眼中特别不起眼的将领。因为李牧没有战功所以连同朝为官的同事都看不起他。


李牧隐藏自身的实力并不被旁人所看穿。
大家伙瞧不起李牧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李牧总是面对匈奴的袭击总是都关闭城门躲起来。久而久之连赵王都怀疑李牧的实力,而且还有很多人羡慕李牧身居高位,甚至有人起了心思想要将李牧取而代之。接替李牧位置的人却造成了赵国的将士死伤更为的惨重。赵王实在没办法,只能再请李牧回来,并答应李牧让他接着按照自己原先的方式策略来守卫边境的国土。


李牧的生活状态在当时众人的感觉当中就是吃好喝好,不务正业的一位军事将领,时常让将士们一起宰牛,吃香喝辣。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了,就连敌对势力都以为李牧就是这样以为无所事事就只为好吃懒做的将士。


李牧隐藏了自身的实力,并让敌对势力看不穿自己的行为动态,这样的行为有点像韩非子所提倡的无为。韩非子曾经提倡作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在无为中让他人看不穿才能很好的隐藏自身的弱势,保护自己的安全,并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不被他人看透。李牧身上的无为恰恰是隐藏了自身的优点,引导敌人一步步地忽视自己。引诱敌对势力都忽视自己,其实李牧运用了自身的实力,在私底下训练了精兵强将。布置了口袋阵的阵法,然后李牧运用步兵和骑兵将敌人一步步地引入自己的口袋阵中。李牧作为一战国时期四大将领之首,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才能。算作军事作战难得的全才,只可惜,一将成名万古枯。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在我们的军事历史上,即使再出名的将士也有他的缺失点,但是李牧作为四大名将之首,除了身体有些残疾之外,其他的战士局面他都能很好地把握在手。不仅仅擅长于自身的防守,更懂得排兵布阵,将敌人一举歼灭。


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有军事家的急躁和狂妄,反而是耐得下自己的性情,隐藏自身的实力,将敌对势力的心态软化。最后让敌对势力察觉不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敌人最为无视的时候一举奸杀。李牧不仅仅在应对匈奴时汹涌成竹,而且在应对外敌入侵时,他无论是快战还是慢战,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


结语:
虽然身为全能型的战神,但是李牧终究逃不开君主的嫉妒心理,加上他人的猜疑,最终李牧被绑定了一定的罪行。李牧虽然曾经视弱于人,但是它本质上是拥有自身进取的实力之一,但是当它发挥自身实力的同时,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赵王听信他人的谗言之后,将李牧召回并赐李牧自杀。身为残疾人的李牧,无法用右手挥剑自刎,就只能吞剑撞柱自杀成为了历史上文学界的一段悲剧。

5. 李牧一生的战绩,他又是怎么死的?

1、李牧一生的战绩:
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 、连却秦军。
2、李牧死因:
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牧(战国名将)

李牧一生的战绩,他又是怎么死的?

6. 李牧堪称是战国最全能战神,他究竟取得过怎样辉煌的战绩?

 李牧是战国最全能的战神,那他到底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李牧是赵国人,古代中原当时最主要的威胁在北方,北方的匈奴这个时候崛起,而赵武灵王很有作为,学习胡服骑射,改良自己的军队,所以赵王的军队成为了当时很强大的一只队伍,而    这个时候,赵王派李牧去跟匈奴人做战。所以李牧就是这只强大军队的指挥者和收益者。

李牧被赵王派去管理这只军队,与匈奴做战,李牧转了一圈,下了命令,每天军队按时操练,按时吃喝,但是如果匈奴来犯,只可防守,不可出门迎敌,违令者斩。将士们不用打战,每天还好吃好喝,都很感激李牧,而匈奴每次来了,面对城墙也没有办法,转一圈又回去了。这样搞了几年,赵王不乐意了,就把李牧换下来,让别人上,结果新来的将领开城迎敌,打了几次全部失败, 还死了很多人,所以赵王没有办法又把李牧换上去了。

李牧就这样死守搞了几年,将士们被养的兵强马壮,都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匈奴再次来犯,李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下令迎战,一举打败匈奴,这一战很有意义,搞的匈奴10年不敢来犯。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最害怕的就是李牧,于是秦国派了两只队伍来攻打李牧。本以为李牧会应接不暇,没有想李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一只,然后又迅速回援,很快秦军就被打败了。秦王没有办法,只有用离间计让赵王杀了李牧。

为什么说李牧是全能的战神,因为别的将军都是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其他方面能力很一般,但是李牧是什么都厉害,跟匈奴做战,能守能攻,跟秦军做战,长途奔袭,能快能慢,他带兵也很厉害,军中威望很高,士兵都愿意为他卖命。可惜这么一个军事天才,被活活害死了,真是可悲可叹!

7. 李牧一生的战绩,他又是怎么死的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失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分别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和围歼战的典型战例。古代作战,必须处理好君臣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三大关系,并采取正确的作战方略。现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李牧的军事思想: 
    1、在君臣关系上,强调将帅的独立性、便宜行事权。作战中,战况瞬息万变,必须及时应对方能取得作战的胜利。而欲如此,将帅必须有独立性、便宜行事权;否则,就会丧失战机,应对失策,从而导致作战失利。李牧对此特别看重,以至赵王责其胆怯,竟不予理睬。当赵王因罢免他而饱尝对匈奴作战失利的恶果,请其再度出山抗击匈奴时,他一再称病谢绝。赵王再三勉强,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他才到了边地。赵亡国前夕,赵王迁中了秦的反间计,听信郭开谗言,罢免他,而以赵葱、颜聚取代他时,他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 
    2、在军民关系上,力求不扰民,争取民众对军事活动的支持、配合。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作战,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配合。而欲达此目的,必须禁绝抢掠民财、奸人妻女、毁民田苗、乱占民间房舍等扰民行为,切实保护民众利益。史书中对此虽没有专门论述,但他和军民不得轻易出击的约定能够顺利实施,其驻守过的地区的民众在其遇害后纷纷建祠祭奠,足以表明其没有扰民,保护了民众利益,深受民众爱戴。 
    3、在官兵关系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关系。作战中,军官是指挥者,士兵则是直接冲锋陷阵者,二者相互配合,指挥正确,将士用命,士卒勇搏,方能战胜强敌;否则就会兵将离心,士不用命,导致作战失败。李牧对此有深刻认识,故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结果赢得了士兵的深情爱戴,甘为自己冲锋陷阵。 
    4、在作战方略上,谋划全面、周详、得当,富有针对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力求壮大自身实力。战胜强敌,以自身力量的强大为前提;自身虚弱,就难以战胜敌人。就军队而论,壮大自身实力,首先是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其次是组织的完善,再次是经济实力的支撑。对这三点,李牧都提出了得力措施:他每天教练士卒骑射,是谋求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他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既是谋求组织的完善,又是谋求壮大经济实力。 
    第二,力求削弱、麻痹敌人。要想战胜敌人,必须先削弱敌人。削弱敌人的方法很多,耗费敌力、分散敌力、靡费敌财、挑起敌方内部冲突、使敌信息不通、断敌交通运输、诱敌做出错误决策、调虎离山等皆是削弱敌人的有效措施[1](p102),但常会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力不从心,但麻痹敌人,使其放松警惕,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少,较易实行。李牧在麻痹敌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牧抵御匈奴时,故意伪装胆怯、不敢出战,在大破匈奴前夕,当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指挥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结果匈奴兵将见民畜布满原野,便毫不戒备,入侵赵地,结果被李牧围歼,损失10余万众。 第三,力求保持信息灵通,了解敌情。要战胜敌人,必须先了解敌人,掌握敌情。同时信息交通必须灵敏快捷,迅速传递。否则,即便掌握了敌情,也会因不能迅速传递而丧失战机。史载李牧常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这便是谋求保持信息灵通,了解敌情。 
    第四,力求把握好时机。对敌作战,必须掌握好时机,时机不到或错过时机,都会导致作战的失败。李牧对时机的掌握非常准确。开始抵御匈奴时,因时机不成熟,他就是不出击,即便被称胆怯,遭受赵王责备、罢免,也不改初衷,但当赵军训练成熟,装备完善,纷纷请战,而匈奴兵将心高气傲,大举入侵时,他便果断出击,布下口袋,一举全歼匈奴骑兵。 
    第五,认为单一兵种作战都有不足,各兵种应协同作战。在大破匈奴之战中,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进行战斗编组,组建一支由各兵种编成的出击兵团。靠这些兵种的协同作战,终于取得了全歼入侵敌军10余万的巨大胜利。 
    第六,力求以己之长对敌之短。李牧针对匈奴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但不善固守、打阵地战,军需全靠抢掠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这使匈奴骑兵的优势不能发挥,缺陷尽显,而使自身车战、步战的长处得以发挥,而机动性差的缺陷得以避免。 
    第七,在得失关系上,认为有失方能有得,要敢于付出必要的代价以换取全局的胜利。大破匈奴前夕,为诱敌,故意放纵边民外出放牧牲畜而被匈奴兵抢去,虽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却换来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的巨大胜利。 
    第八,在攻防关系上,认为守是攻的前提,先守而后能攻。 对匈奴作战,虽最终目的是打垮匈奴,但开始却专意防守,不轻易出战,当防守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准备就绪之后,方才出击,与匈奴大战。在大破匈奴之战中,当李牧放出牛羊和牧人,引诱匈奴骑兵l0余万人深入赵境,正式作战时,开始也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李牧的死: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李牧一生的战绩,他又是怎么死的

8. 李牧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长城边上的名将故事——李牧:依托长城,李牧带领赵军大胜匈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