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事件,要圆明园被烧之后的,比如香港拍卖会拍卖铜牛头什么的。

2024-05-18 17:00

1. 关于圆明园的事件,要圆明园被烧之后的,比如香港拍卖会拍卖铜牛头什么的。

圆明园被火烧和掠夺之后,大量文物流落在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十二生肖兽首头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具体事件如下:
1985年,一位美国古董商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处私人住宅内无意中发现了马首铜像,和它在一起的还有牛首和虎首铜像。当时,牛首被放在浴室挂浴巾,虎首和马首则被当成了普通的园艺装饰品,摆放在了花园的水池旁。
这位古董商以每尊1500美元的低价买下了这三件铜首。从1987年到1989年,包括这三件圆明园铜兽首以及猴首铜像,相继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会上,当时最高成交价是马首,为25万美元。之所以是马首,主要是因为乾隆皇帝是属马的,所以在制作工艺上是最精湛的。
此次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出现在2005年的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虽然估价待询,但市场人士表示其估价可能在800万至1000万欧元之间,总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无论从工艺上,还是从市场角度来说,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截止2018年,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兽首的下落具体情况如下:
鼠 2013年法国春天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代表其家族宣布,把收藏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牛 2000年在港拍卖会中,保利集团以700万港元投得,现存放在保利旗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虎 2000年在港拍卖,保利集团以高于底价3倍,即1400万港元投得,现存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兔 2013年法国春天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代表其家族宣布,把收藏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 法国时间2018年12月17日下午,疑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出现在法国巴黎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并最终以24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华人买家购得。
蛇 下落不明
马 80年代由台湾收藏家从欧美购入,2007年9月20日,由澳门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斥资6910万港元拍下。
羊 下落不明
猴 2000年在港拍卖中,保利集团以740万港元投得,现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鸡 下落不明
狗 下落不明
猪 2003年澳门赌王何鸿燊以低于700万港元购入,其后转赠保利集团,存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兽首拍卖

关于圆明园的事件,要圆明园被烧之后的,比如香港拍卖会拍卖铜牛头什么的。

2. 关于圆明园的事件,要圆明园被烧之后的,比如香港拍卖会拍卖铜牛头什么的。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
丑牛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子鼠法国巴黎个人手中
卯兔法国巴黎个人手中
寅虎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5月2日,中国保利集团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巳蛇未出现
辰龙未出现过
未羊未出现
午马铜铸,高约50公分。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酉鸡未出现
申猴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亥猪1987年,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漂泊海外143年后,圆明园十二生肖系列之“铜铸猪首”,在香港企业家何鸿燊博士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2003年10月18日起,猪首和2000年回归的虎首、牛首和猴首一起,在圆明园免费展出。
戌狗未出现
2000年保利集团曾经斥资3000多万港币,从香港的索斯比和佳士德两家拍卖行手中购得圆明园十二生肖系列兽头中的虎首、牛首和猴首。
2002年底,终于在纽约一个收藏家那里找到了猪首,又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以不超过700万元港币的价格成功迎国宝归来。猪首铜像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通过公益方式抢救回国的第一件国宝。

3. 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被夺走的物品以后的资料,如香港拍卖的羊头等相关资料。谢谢!

1、“金瓯永固”杯
在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有一对“金瓯永固”杯,一铜一金。铜杯高12.8厘米,口径7.44厘米,最宽8.06厘米。金杯高12.6厘米,口径7.71厘米,最宽8.18厘米。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
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年间共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一件,乾隆五年二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一件。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铜杯应为乾隆四年所制,此杯夔龙头顶未镶珍珠。
乾隆五年下旨在夔龙头顶镶嵌珍珠,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金杯有珍珠,应为乾隆五年所制。另外一件制于乾隆五年的“金瓯永固”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制造于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瓯永固”杯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华莱士典藏博物馆馆方资料显示:这对“金瓯永固”杯为法军上校杜潘(Du Pin)于1860 年从圆明园获得(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此人从圆明园掠夺走的)。华莱士爵士在1872年伦敦拍卖会上购得。
2、《归去来辞图卷》
宋代钱选的作品。此图卷盖有“淳化轩”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上有此图卷的著录,说明此图卷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并不认书画作品,所以很少有联军军官或士兵抢夺书画作品。但此画仍然没有逃脱被盗抢的命运。
英法联军退兵后,清政府从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由胜保等人率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挨家挨户搜寻圆明园文物。
其中十月初五这天在昌平一个土匪窝中查到土匪趁英法联军抢夺时混乱而进入园中抢到的《归去来辞图卷》、《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书画作品六幅。《归去来辞图卷》重新被收入大内。
此画卷后又被汇文书院学长(南京大学前身)美国人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得到。
福开森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兴趣渐浓,辛亥革命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文化,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福开森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1913年福开森将《归去来辞图卷》捐赠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宋亡之后常见的遗民题材,但它以其动人的画笔得以保留至今。画面上一匹憔悴的骏马缓慢前行,稀疏的鬃毛和马尾被风吹向前方。作者是南宋画家龚开。
图右上角钤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轴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
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 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一百六十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支柱馆藏。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4、十二兽首之马首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后,马首一直流落海外,最终在2007年被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
午马兽首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是十二生肖兽首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头顶上云朵一般的造型和卷曲的毛发,显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欧式白马王子。
也许意大利设计师朗世宁在这件作品中,表达了对拥有3000佳丽的多情皇帝无比的艳羡之情。更为巧合的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也代表这十二个动物时辰,其中马所代表的恰恰就是正午时分,所以,马首喷水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会一起喷水。
2007年10月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斥巨资购回,捐赠国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目前马首铜像正在澳门的新葡京赌场做长期的展览,待时机成熟后将回归圆明园。
5、十二兽首之龙首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并焚烧后,龙首一直流落海外,未曾现身。龙首原是圆明园 西洋楼 海晏堂前大水法铜雕之一。
据2009年3月深圳卫视报道, 中国台湾收藏家王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中的龙首,在台湾。王度说,台湾龙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状态良好。
当时价值就为四五百万元台币。其收藏者本计划让龙首现身拍卖,但鉴于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风波,收藏者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让龙首等下落不明的圆明园兽首现身。
法国时间2018年12月17日下午,疑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出现在法国巴黎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并最终以24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华人买家购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的资料圆明园被夺走的物品以后的资料,如香港拍卖的羊头等相关资料。谢谢!

4. 求有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急!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5.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
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
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
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
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
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
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

6. 圆明园的耻辱。例如:香港的拍卖会等

圆明园 
此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此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十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这些建筑的体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细部俱为欧式建筑作法,但细部雕饰也掺杂了中国式的纹样。建筑前还配有人工喷泉。西洋楼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第一次传入中国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大园林体系首次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绮春园也是圆明园的一个附园,是多座私家小园合并扩建而成的,共计三十景。总体布局不拘泥一定章法,但更富于自然情调。景与景之间疏密相间,水系也比较错综复杂,形成小巧玲珑的格局。 
综观圆明三园可知其造园之骨架在于理水,通过人工巧构,安排出大、中、小的湖泊群,同时互相串通,形成水系。水系之外又配以陆地游览线,再加上假山土阜的障景作用,把全园分划成山复水转、层层叠叠近百处的自然空间,为开拓各类园林意匠构思创造了条件。建筑群体组合都以组景为目的,每一景点皆为一个小型园林,因此形成“集锦式”的规划形制。圆明园的单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传统官式的束缚,广征博采地方民居形式及刻意求新的体型,小巧素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圆明园中还选用大量花木植物,移植驯化一部分南方植物,花季搭配,造成繁花似锦、四季如春的生态环境。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东,海淀镇北,原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与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占地约345公顷。目前园中西半部沿未开发,主要开放了东部园景,开放面积200多公顷。 
残存的大水法是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此处原是闻名遐迩的“西洋楼”——园林化的欧式宫苑,将中国园林艺术与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遗憾的是,西样楼以木结构为主,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中焚烧殆尽,唯一残存的大水法因其为石制而得以幸存。这两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经苍桑,岿然不支,令人感慨万千。 
园内还有介绍圆明园历史的图文资料展室;按原貌复制而成的“圆明园”微缩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娱乐处——迷宫。据说当的迷宫的游戏规则是:皇上坐在迷宫中心,众宫女从周边打着灯往前跑,谁最先跑到皇上身边谁就能得赏。现在游人的兴趣则在:从入口进,七拐八绕,终于找到出口。 
曾经笑傲万园的璨灿的圆明园建筑已经万劫不复,所剩的除了残碑伤石,更多的是对往昔的沉思,各永远不会飞烟尽的自然山水。这是圆明园遗址最独特的风格:洗尽铅华,凝重质朴,笑看山水,淡以致远。 
圆明园遗址仍保持水景园特色,园内遍布水域,大小河道把大面积的“福海”和规模稍逊的“后湖”,以及众多小块面联结成完整的河湖水系,衬以聚土而成的山岗、岛堤和荒石,别有秀色,仍是今人所爱之园。特别是附近清华、北大等高校名府中的莘莘学子,课余经常骑车到此,观水赏月,体味园中不尽的底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圆明园遗址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也和常人一般大小,此处就可算做仙宫乐园了。 ”1860年10月,一个英国随军牧师跟着英法联军踏进北京圆明园时 ,情不自禁地惊叹,“我从未见过一个景色,合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 开阔眼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是燕人游览之地。辽代以后,皇室和达官贵人纷纷在此占地造园,作为避暑游憩之所。 
1684 年,康熙命叶陶在清华园旧址上建“畅春园”,作为“避喧听政”之所, 1709年又开始营建圆明园,作为皇四子胤祯的赐园。“圆明”乃“圆 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而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取恪守圆通中庸 ,聪明睿智之意。胤祯继位后,于172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增 修亭榭楼宇,引水架桥,凿池造山,使其成为兼有“宫”和“苑”双重功 能的离宫型皇家园林。自雍正始,园居成为一种宫庭风尚,皇帝年初朝贺一过就移居园宫,直到冬至天坛祭天前才回大内,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园中度过。 
园中由雍正题署的建筑群有28处,其中长春仙馆是皇太子弘 历读书习文的地方。弘历即位后,圆明园扩建进入全盛时期,在他主持下 ,圆明园东北建“长春园”、东南建“绮春园”,三园共建景点100余 处,因三园均由圆明园总管大臣管辖,故此三园后来通称圆明园。 圆明三园成倒品字型鼎立,总面积350公顷,内有桥梁百余座,风 景群100多处,楼台殿阁等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多 1万平方米。三园外围约10公里,围墙约2万延和(因多为双层围墙) ,规模极大,号称万园之园。圆明园从始建到被毁历五世150年的修筑 ,成为三山五园之首。 
这个被乾隆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的园林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都不愧 变一颗璀灿的明珠。 
就是这么一座美丽如仙境的大型皇家园林,历史上的某一天却化为废 墟……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愤慨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 个抢东西,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56年10月,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 日,法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次日,英军到。在圆明园无数珍宝面前,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迅速变得贪婪无比。 
于是,对园内珍宝开始了明火执仗的疫狂抢劫,据《泰晤士报》随军记者 报道:他们“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他们的营帐里堆满了抢劫来的珍宝,这些珍宝有的被现场拍卖,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国王和法国皇帝。 
现在,英法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有许多就掠自圆明园,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里的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人摹本、法国 “国家图书馆”藏的沈源、唐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等。 
为掩盖劫掠 罪行,10月18日,3500多名英国士兵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一直烧到19日,熊熊火光染红了北京城的上空。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 的浩劫。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圆明园又一次遭到浩劫,强盗们四处搜寻残存的珍宝,最后又是一把大火。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艺术的绝作,终于轰然倒塌,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些残坦断壁兀立遗址,野蒿荒草随风摇晃,似乎是在向前来“凭吊”的后人们诉说着侵 略者的罪行。

7.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
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
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8. 圆明园的毁灭有关资料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扩展资料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