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定的介绍

2024-05-08 21:48

1. 胡国定的介绍

胡国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是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开拓者。对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命题作出重要工作。长期主持南开数学研究所工作和国家基金委工作,对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胡国定的介绍

2. 胡国定的个人简介

胡国定,1923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他的父亲胡咏骐(1898-1940)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留学美国攻读人寿保险,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并被推举为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主席。1937年后,胡咏骐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斗争而且被秘密地吸收为共产党员,1940年逝世,郑振铎(原文化部部长)当年所写悼文给咏骐先生以高度评价:“……若像树似的,屹立于暴风雨之中而坚定不动的只有胡咏骐先生等寥寥几位。他稳定地站在危难、艰苦、恐怖、纷扰的环境中,像一个巨人似的;在他的巨影之下,许多人赖以安定、不惧,他执了一盏光明四射的灯笼,在茫茫黑夜里,引导着许多人向前走。”胡咏骐先生临终前遗嘱将保险公司财产全部捐给抗日事业,并谆谆教诲家人继承其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革命事业,胡国定始终把父亲的遗嘱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座右铭,指导自己的一生。胡国定从小就酷爱数学、物理,中学毕业后于1943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用功学习物理、数学的同时一直牢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革命事业的目标。抗战胜利后,革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胡国定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45年加入共产党,成为重要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47年毕业后由当时负责中央研究院的陈省身先生介绍到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任教,同时担任地下党天津交通站负责人,转送大批干部去解放区,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从1947年至今,胡国定一直在南开大学工作。1957年至1960年由国家选送到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留学,进修概率与信息论。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信息论的著名论文,受到导师和国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回国后他在南开大学开创了信息论的研究,成为我国信息论研究的开拓者,并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在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我国这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胡国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强烈的冲击,但他不畏邪风,光明磊落,度过了艰难时期,迎来了“文化大革命”后科学的春天。出于对人生和科学的热爱,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打倒“四人帮”以后,他更是争分夺秒地工作,设法把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1976年地震期间,他在自己搭起的地震棚里组织讨论班,每周风雨无阻。后来住房改善了,他的卧室也常常成为讨论班的课堂。

3. 胡国定的人物评价

胡国定一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他做什么事情,不管是科学技术工作还是社会工作,总要彻底弄清楚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道理,而绝不马马虎虎、随风摆动。一旦想清楚了,他就会不屈不挠地认真去做,决不轻率回头。他只问追求、坚持的是否是真理,至于这样做了,个人可能遭到多大磨难,他极少考虑的甚至是在所不计的。胡国定淡泊名利,做革命工作是这样,做学问也是这样。他从事数学研究,学习前人的工作,决不满足于了解这些结果本身,而总是要思考这些个别结果在一个全局问题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用心捉摸前人是怎么想出来的,并思考如何推动问题进一步深化,找出问题深化的症结。他总是由表及里地追求真理,打破砂锅问到底。他认为做学问要做深刻而有意义的问题,不应赶时髦。这种对科学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学术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国定的人物评价

4. 胡定一的人物履历

1921年12月生,重庆市人,大学毕业。1948—1950北京外事处、南京外事处科员1950—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译科科员、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三秘1954—1958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代办处三秘、二秘1958—1960外交部西欧司科长1960—1966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馆二秘、一秘1966—1972外交部非洲司处长1972—1979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一秘、参赞1979—1983驻旧金山总领事1983—1985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公使1985—1987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已婚,有一子一女。

5. 胡定一的人物简介

曾任冀中解放区救济总会翻译。建国后,历任驻印度大使馆三等秘书、驻英国代办处二等秘书、外交部西欧司科长、驻加纳大使馆一等秘书、外交部非洲司处长、驻英国大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总领事、驻美国大使馆公使、驻英国大使。

胡定一的人物简介

6. 胡定的人物简介

(1709—1789)字登贤,广东保昌人,清朝官吏。胡定(1709—1789)字登贤,广东保昌人,清朝官吏。雍正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乾隆五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

7. 胡安国的人物生平

幼时能背诵《训童蒙韵语》,十五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早年拜程颢、程颐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两年后,入太学学习。胡安国入太学后,以理学家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靳裁之为师。靳裁之与他讨论经史大义,非常器重他。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胡安国参加科举考试,主管廷试的考官定他为第一,宰相以他的试卷里没有诋毁元政治的言语,降低了他的名次。哲宗又提拔为第三名。任命他为太学博士。提举湖北路学事。旋改使湖南路学事。徽宗、钦宗朝升迁数职,皆辞不就。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胡安国任职成都府。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遭母亲丧事,迁居到江东。恰巧父亲又去世,他便对弟子说:“我过去做官是为二老双亲,如今即使有万贯俸禄我又给谁呢?”从此就称病退出仕途,在父母墓旁建造房屋,耕田种地以自给,准备终老于此。 宣和五年(1123年)始撰《春秋传》。 北宋宣和末年(1125年),别人荐举胡安国担任屯田郎,他推辞了。 宋钦宗继位(1126年),任命他为太常少卿,他又推辞了;再任命他做起居郎,他还是推辞。钦宗颁旨催促他,他到了京师,以有病为由请假。钦宗召见他,他启奏说:“贤明的君主以倡导学术为最急之事,圣人之学以端正心术为要害,心是万事之宗,正心是判断事情掌理万物的前提,希望皇帝能提拔那些精通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的人,虚心向他们咨询,尽量发掘他们过人的智能。”又说:“国家一定要有稳定不变的政策,谋议既然定下来了,君臣就一定遵守,这样,设想的事就可以做成,治理天下的功业也可以确立。如今皇帝登基临朝已经半年了,而朝廷法纪制度还处于混乱状态,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施政方针老出现违背常理的内容;大臣相互排挤,结党营私的苗头已经出现;各种职位和事物都有人在暗中追求,各种谗言蜂起;用人失当;颁布一项政令竟数度变更,导致臣民无法信任朝廷。若不扫除这些旧习,乘势改弦易辙,恐怕大厦一旦倾斜,不可能再扶正。请皇上征求大臣的意见,让他们各陈己见。若是大臣的策略有不足,则参用台谏之臣的意见;若台谏之臣辩驳不当,则专用大臣谋划的方法。要在朝中由众臣提出自己的看法,由皇帝做最后决断,以此做为治国之策,依次施行。敢有动摇基本国策的,必受惩罚,决无赦免。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新政能够推广,中兴大业必能成功。”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为中书舍人兼侍讲,上《时政论》21篇,其内容包括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民、立政、尚志、正心、养气等。其《定计》篇大意说:“陛下登基已经六年了,要是建都,则未必有一定能坚守的地点;要是征讨贼寇,则未必有不再变动的策略;要是建立政事,则未必有一定能执行不再反复的政令;要是任用官吏,则未必有一定能信任不疑的臣子。舍弃今天这个机会不再图强,后悔就来不及了。”其《建都》篇大意说:“宜定都建康(南京)以邻近关中、河内,作为复兴的基业。”其《设险》篇大意说:“要想巩固长江上游,必须保有汉水、沔水;要想巩固长江下游,必须守住淮水、泗水;要想巩固长江中游,必须以重兵镇守安陆。”其《尚志》篇大意说:“应当立下一定能恢复中原、去恭敬地祭祀先帝陵寝的志向;应当立下一定能扫除敌寇,奉迎二帝回国的志向。”其《正心》篇大意说:“当务之急是军务,希望能选拔正直的臣子,具备见多识广、为国分忧、敢于直言的品质,安排在皇帝左右,从早到晚与皇帝讨论国事,以求协助皇帝决策。”其《养气》篇大意说:“用兵之胜负,军队之强弱,将帅之勇怯,都与人君所养之气有直接关系。但愿君主多注意为善,注意更新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准,使他颁布的政令能够在中国执行,让百姓信服而又能让夷狄知道,使刚正之气充满天地之间,这样君王就可以使天下安定了。” 复任为给事中,到职十余日求去,携家寓居湖北荆门。荆门一带兵荒马乱,准备迁居。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适逢湘潭士人黎明、杨训备船迎接,于是溯湘江抵湘潭,至碧泉定居,遂落籍湘潭。筑碧泉书堂,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潜心续撰《春秋传》。胡安国志在经世济民,感于时事,往往借《春秋》寓意,不拘章句训诂,成为宋代理学家以义理治《春秋》的代表作。  绍兴五年(1135),因胡安国修纂的《春秋传》成书,朝廷任命他为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胡安国还未就职,谏官陈公辅上疏攻击那些自称是继承了程颐之学的人。胡安国的奏疏上达朝廷,陈公辅等人则抨击胡安国的观点荒唐。改任胡安国永州知州,胡安国推辞未就任,后又改提举太平观,升宝文阁直学士。 南宋绍兴八年四月(1138年),胡安国逝世,葬隐山,朝廷破格赐谥文定。 南宋绍兴八年六月至八月,宋高宗赐金、帛委命湖南监司安置丧事,由潭州官府所建。

胡安国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