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与兰花》更有表象背后隐藏的革命精神 ?

2024-05-05 18:04

1. 《朱德与兰花》更有表象背后隐藏的革命精神 ?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革命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西藏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

《朱德与兰花》更有表象背后隐藏的革命精神 ?

2. 《朱德与兰花》更有表象背后稳藏的革命精神有哪些?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革命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西藏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

3. 朱德与兰花隐藏的革命精神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革命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西藏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

朱德与兰花隐藏的革命精神

4. 朱德写的兰花诗

朱德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如“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1961年3月3日,正是兰蕙飘香时节,朱德元帅南巡广州,来到越秀山下游赏兰苑,有感而发,随口吟出“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1962年,全中国人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在即。朱德在江南得春兰一株,联系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感慨万千地咏诗一首,“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1963年1月初朱德元帅视察海南岛时登上尖峰岭,在雨林中采得一株名贵兰花。他喜出望外地赋诗一首,“尖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朽树边;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移出任人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望采纳

5. 朱德酷爱兰花,一生养了数千盆兰花,原来是因为非常怀念一个人

朱德元帅一生最爱兰花。解放后,他不光养育了数千盆兰花,而且他还写了不少赞美兰花的诗词。其实,朱德之所以对兰花情有独钟,这和他的前任妻子伍若兰有着莫大的关系。
     
 说到朱德和伍若兰的相识,就得说说1928年的耒阳战役。
  
 那年朱德和彭德怀率领工农革命军发动了湘南起义,一路上虽然遭到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不过在朱德的英明指挥下,依然打了无数胜仗。
  
 2月16日凌晨,天色未明,耒阳古城中的人们还在沉睡中。
  
 突然,远远地传来了一片枪声,随后又听到震耳欲聋的炮声在城门外响起。
  
 这密集的枪炮声惊醒了城中所有的人。
  
 不久后,便听到嗒嗒的马蹄声,还有来来去去的跑步声。
  
 有百姓悄悄把头探出窗外,看到街上到处都是穿着灰色军服的工农革命军。其中有一位个头不高,身材魁梧,看上去慈祥和蔼的中年人,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就是名声在外的朱德。
  
 其实耒阳战役能取得胜利,耒阳农民军的功劳也不得不提一下。
  
 当时,领导耒阳农民军的是邓宗海和伍若兰。在发起耒阳战役时,是他们带领农民军和工农革命军里应外合,不仅很快解决了守城的官兵,还在很短的时间里烧毁了县衙,救出了被国民党关押起来的革命同志。
  
 朱德和邓宗海会师后,也就是在邓宗海的介绍下,认识了伍若兰。
  
 对于伍若兰来说,朱德的传说可没少听,因此朱德在她心中的形象十分高大,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这次能见到心中的偶像,伍若兰别提多高兴了。
  
 在邓宗海的带领下,伍若兰陪着朱德走到了作为临时县委办公地点的邓家祠堂。
  
 就在准备进门的时候,朱德却停了下来,他看见了大门上张贴的对联:“驱逐县团丁,喜迎革命军。”横批是“赤化耒阳”。
  
 朱德高兴地问邓宗海:“这是谁写的对联?”
  
 邓宗海笑着一指伍若兰说:“还能是谁,是我们县里的女秀才写的呗。”
  
 朱德再次转头认认真真打量了一番伍若兰,连连夸赞:“好对子啊!”
  
 得了朱德的夸赞,原本大大方方的伍若兰居然害起羞来,脸上更是不知何时飞来了两朵红霞。
     
 说起来,伍若兰还真是个了不起的姑娘。
  
 她于1906年生于耒阳九眼塘村。她家是当地的耕读人家,家境颇为富裕。再加上父母开明,所以她年少时便被送入私塾读书,12岁时又到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她和毛泽东的妹妹毛泽建成了同学,并且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就读湖南省立女子师范时,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伍若兰,成了反封建迷信和提倡妇女解放的积极分子。她不仅带头剪发放足,而且还四处宣传新思想。在她的鼓动下,不少女同学都仿效她,不光剪短了头发,还把缠了多年的足解放出来。
  
 五卅惨案发生后,愤怒的伍若兰立刻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中。她不仅积极筹备抗日会,参加游行示威,而且她还积极宣传和抵制日货,以此来响应全国声势浩大的反日斗争。
  
 1926年,伍若兰毕业后回到了耒阳。
  
 此时正值北伐战争伊始,农民运动也正蓬勃发展。
  
 伍若兰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看到过不少贫困农民悲惨的遭遇,因此她一直对农民非常同情。正在开展的农民运动,让她更加坚定了要跟随共产党的决心。
  
 在发动农民运动时,伍若兰四处宣传革命道理,还和农协负责人刘泰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同时她还向妇女们宣讲女权思想,在她的鼓励下,不少妇女剪发放足,并且成为了农协的积极分子。
  
 在耒阳成立女子联合会后,伍若兰被大家推举为主席,成为了耒阳城里很有影响力的革命女性。同时她的表现也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肯定,因此当年批准了她的入党申请。
  
 然而,对工农运动心怀仇恨的国民党第35军军长何健,在蒋中正的唆使下公然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和各地的农协会举起了屠刀。
  
 此时,白色恐怖遍及湖南的角角落落,很多共产党和农协干部也都惨遭杀害。但伍若兰并不因此而畏惧,反而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不懈地和敌人进行着斗争。
  
 邓宗海是1927年9月被省委派到耒阳来主持工作的。
  
 邓宗海来后,伍若兰不仅帮他建立了耒阳县委,而且还把耒阳的地下党情况详尽地向邓宗海做了报告,以使邓宗海能尽快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来。
  
 当然,让伍若兰更为高兴的就是,天天翘首企盼的工农革命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耒阳古城,彻底把敌人给赶走了。而她也因此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战斗英雄朱德。
     
 此时的伍若兰不过22岁的年纪,她的脸上不仅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而且在长长的睫毛下,那柔和而美丽的眼睛里,透出一种信念坚定的目光。
  
 在了解了伍若兰的情况后,朱德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此时,朱德已经和第4任妻子贺治华离婚多时。
  
 朱德和贺治华的婚姻,是朱德的伤心事。
  
 在朱德的几任妻子中,贺治华是最漂亮的。再加上她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又是中学教员,因此朱德对她是很有感情的。
  
 然而贺治华对朱德并没有什么感情,她之所以愿意和朱德结婚,无非是看上了朱德的地位和财富。因此当朱德为了她的安全,把她送到莫斯科后,她便转身投进了别人的怀抱。
  
 那段糟糕的婚姻,让朱德在很长时间都心情抑郁。好在朱德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所以他把全部精力全部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在冲锋陷阵中慢慢平复了贺治华带给他的伤害。
  
 如今看到信仰坚定的伍若兰,朱德突然萌生了组建家庭的想法。
  
 邓宗海看出了朱德的心思,于是在他的有心撮合下,伍若兰和朱德结为了革命伴侣。
  
 有意思的是,伍若兰和朱德入洞房时,她还结结巴巴地和朱德说:“师长,我脸上有麻子,怕配不上你。”倒是朱德爽朗地笑道:“你是辣不怕的湖南人,我是不怕辣的四川人,咱俩辣到了一块,以后正好火辣辣地干革命。”
  
 在建立了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后,伍若兰便随朱德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发。
  
 在红军队伍中,伍若兰不仅配合朱德做好政治宣传工作。而且自从有了她,朱德的生活起居也得到了悉心的照顾。
  
 不久后,伍若兰调到红四军政治部担任宣传队长。她每到一个乡村,就会带着宣传队的同志们四处贴标语,发文告。同时她还总会紧紧和贫困农民们团结在一起,有条不紊地开展打土豪运动,并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在她的努力下,红军所到之处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而且红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此外,伍若兰还苦练枪法。在朱德的指导下,她不仅枪法准,而且她还能左右手同时开枪,因此她又被军民誉为“双枪女将”,这为她在后期参与北伐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8年6月,伍若兰参与了七溪岭战役。
  
 当时由于敌人火力凶猛,很快就占领了离红军军部指挥所不远的风车口。而这严重威胁到红军指挥所的安全。
  
 伍若兰见状,不顾生死,毅然冲出战壕,向敌人连连开枪。
  
 伍若兰的举动鼓舞了士气,红军也跟着她向敌人扑去。
  
 尽管战斗非常惨烈,不过最终他们还是赶走了敌人,重新夺回了风车口。
  
 战役结束后,伍若兰的事迹就被传开了,有人还特意为她编了快板,夸奖她的英勇。
  
 1929年1月,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在和毛泽东会师后,朱毛不顾天气寒冷又带着红军向赣南方向转移。
  
 红四军走到江西寻邬吉潭时,由于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红军一路上不得不多次突围。
  
 这天,红四军走到圳下,朱德见大家已经十分疲惫,于是下令在这里扎营休息。
  
 谁知在次日凌晨天不亮的时候,国民党军官刘志毅带着一个团,突然向红四军发起了偷袭。
  
 当时,形势非常危急,伍若兰深知朱德和毛泽东等领导绝不能被俘。情急之下,她带了一支队伍向敌人的一侧突围,成功地把火力都引向了自己。
  
 由于伍若兰引开了火力,朱德和毛泽东等人得以脱险。但是伍若兰却在战斗中,因腿部受伤被俘。
  
 刘志毅得知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时,马上对她严刑拷打,逼问她朱德等人的下落。
  
 伍若兰尽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她始终不肯屈服。
    
 眼看问不出一点有价值的内容,刘志毅只得再次请示蒋中正,并根据蒋中正的指示,把伍若兰押往刑场,当着诸多老百姓的面,把她杀害了。
  
 令人发指的是,在杀害了伍若兰后,为了震慑老百姓,刘志毅还把她的头割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
  
 朱德得到伍若兰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从此他对兰花便有了别样的感情。
  
 (参考史料:《朱德传》等)

朱德酷爱兰花,一生养了数千盆兰花,原来是因为非常怀念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