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2024-05-04 08:40

1.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着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在2015年夏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2. 50分。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在线等。3000字+

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 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 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 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 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 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 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 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 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 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 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 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 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 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 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 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 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 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 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 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 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 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 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 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 前面章节的铺垫 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 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 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 《微观 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著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 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3.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英文读后感

经典自是经典。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我所读过的最大众化的经济学专著。称之为大众化,是因为这本书是为大学生编写的教材,作者意图使读者通过本书学习能掌握经济学词汇,理解现实经济现象;称之为专著,是因为自高中以来,所接受的经济学教育简直对理解现在的经济生活一无所用。在此先回顾一下子高中以来所学的政治经济学,那是一本小册子,先从商品讲起,再就是交换,货币,再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然后是资本,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再就是竞争和垄断,资本的全球化,通货膨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共产主义经济的特点及优越性。这些概念,用于激发劳资矛盾,加深社会主义必定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鼓舞无产阶级埋葬资产阶级的热情,无疑是对的。 

     
经济学不仅仅是学者坐在书斋里写写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检验以证明其真理性。正如物理学要学习欧姆定律,牛顿定律等一样,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介绍了十条最基本的原理,并从这些原理出发,进行了演绎和发挥。 

    
原理一,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一条还需要证明吗?谁都能理解。那么按需分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说:“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投机取巧上,就缺少了踏实工作的时间。 

    
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第四条原理将会给一个充分的理由。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我们想工作多挣钱,必然放弃闲暇时间。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流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院士讲座的时候王选曾说过,开发激光照排系统时没有周末节假日,一律工作,当然回报也是巨大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生活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不要认为别人傻,出现了意想不到理解不了的事情,实际上有很多不知道的内幕。投标时你的价格低反而落标,肯定不是对方傻,宁选贵的,不选对的。处理很多事情时往往考量更多的是边际量,而非yes 
or no。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是理性的,天然趋利避害,提高存款利率,就会加快货币回笼,存款增多。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谓乱世用重典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人的天生条件和后续教育的不同,中东出产石油,巴西出铁矿,澳洲出羊毛,日本人会造电器,德国人会造机械,法国人会造香水,意大利人会造衣服,美国人会造电影,每个人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分工提高了效率,贸易促进了福利。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李斯《谏逐客令〉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ò)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候之术也。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原理9,当 发行过多货币时 上涨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 
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 
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货币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 上升。 
    
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 
银行。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 
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认同这种观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国企职工的大量下岗,应届毕业生的源源不断,虽然暂时失业率控制的还不错,但以后的问题的确很快就会出现在决策者的面前,我国 
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但我想现在的 上升是不是 作出的安排呢?或者暂时失业率的稳定是以猪肉从以前的5元上升到如今的8元?



中文,你自己翻译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英文读后感

4.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20)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劳动收入构成了总收入的大部分,因此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成员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属于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除以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
  
 贫困线: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实物支付转移: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或平均收入为
  
 经济流动性即人们在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暂时贫困和持久贫困很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旨在反贫困的政策需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区分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应最大化的政策,功利主义的目的是要把个人决策的逻辑运用到涉及道德与公共政策的问题中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功利主义者支持收入再分配
  
 但是功利主义者否认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因为他们接受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扭曲激励会使社会总效应减少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这种观点,他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出发,提出在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因为必须考虑这些规则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然后考虑这种政策设计的目标,他认为出在原始状态下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底层的可能性,因此目标是提高社会中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因此罗尔斯是要使最小效应最大化,罗尔斯的规则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最小最大准则不会带来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因为承诺完全平等人们就没有勤奋工作的激励,会使社会总收入大大减少,最不幸者的状况也会恶化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收入再分配是一种社会保险的形式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社会总收入作为一种社会计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而能够自由地再分配的共享资源,而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社会本身没有赚到收入,是单个社会成员赚到了收入,因此去判断社会上的不平等程度并进行收入再分配是没有正当性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评价经济结果的方法是评价结果产生的过程,收入分配是以不公正手段达到的时候,政府有权利和义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只要过程是正义的,则分配结果无论如何不平等都是公正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是,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政府应该落实个人的权利,确保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来发挥才能和获得成功,确保了规则后,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最低工资提高了劳动成本,减少了劳动需求,引起目标人群失业。这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需求弹性,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是缺乏弹性的。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的一个广义术语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得税制
  
 实物转移支付的好处是避免了助长嗜酒和吸毒等恶习
  
 与家庭收入有关的反贫困计划让这些家庭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激励了这些家庭的人们不工作

5.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大吉经济团为您解答:
    楼主你好,作为书来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包括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分册,如果开设课程的话,这3个是各有侧重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学机械的同学,他们学《发动机原理》,这是从所有发动机的共性来讲,但他们也要学《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等。
    经济学学习也一样,最开始大家都学经济学原理,来初步认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随后大家会针对微观和宏观分开学习,比如书开始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最后走向高级。
    它们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基础与发展的问题,像同一棵树的根与枝叶的区别一样。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6.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中文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  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棉利的影响。当一个人小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台,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

1  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

    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政府可用于文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援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质量。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

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扣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嫌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  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l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l本金)o

5  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人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际成本是100万美元。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万美元。只要边际收益大十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6  三位魔力饮料的经理正在讨论可能的生产增加。每位经理提出了作出这个决策的一种方法:哈里: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每个工人生产的加仑数——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罗恩: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的平均成本——每个工人的成本——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赫尔缪尼:我们应该检查一下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还是小于额外的成本。
答案补充 一共六卷答案是不 找的我好辛苦 发你QQ邮箱了 自己去看

7.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2011-02-07 18:43发布日期:2004/1/19来源:[深圳新闻网]浏览:[7755]评论:[1]字体:大中小四、五年前,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在大学校园里见到少男少女们怀里抱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当时,这本书刚刚出版就轰动一时,因为书还没有写完,出版商就支付了14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版权,这创造了经济学教科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经济学教科书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又是一个"赢家全得"的结果。套用一句广告词,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不公平。用曼昆自己在书中的例子来说,"金·凯利是最滑稽的演员,所有的人都等着看他下一部电影是什么,看两部只有金·凯利一半滑稽的演员主演的电影,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同样,看很多本写得糟糕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无法取代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会畅销不衰、一版再版的原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读性很强,在Amazon网站的网友评论中,有一位读者就说,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这本书的。有很多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比如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又比如斯蒂格利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充满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华横溢,读他的《经济学》就好像听一个机智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布道,既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是又总好像在担心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像是一个年轻而时尚的老师,谈吐风趣、风度翩翩,总是坐在学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曼昆在举例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当红的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富有争议的电视剧(比如《欲望城市》)。其他经济学家如大胡子克鲁格曼、畅销书作者瑟罗等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也会被他信手拈来。感谢曼昆,他的努力将有助于改善普通公众对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家的看法。不要忘了,那些来上我们的经济学课的学生并不会每个都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授课未必能使他们牢记经济学里缜密的推理和繁多的定理,但却足以使他们形成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的印象,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对于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公众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其发展。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有一位来自挪威的学生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在他们那里,学生用的都是自己的教授写的那些令人无法卒读的经济学教科书。学生们厌恶地把这种做法叫做"教科书的黑手党",因为教授们只允许学生阅读自己写的教材。这位学生的老师还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他多少有些不屑地说,那是本"程度比较低"的教科书。一年之后,学生忍无可忍地放弃了老师教的经济学课,因为他无法忍受在听完一门课之后仍然对这门课的内容不知所云。值得庆幸的是,他读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尽管他讨厌自己的经济学老师,但是他仍然热爱经济学。越是智商低的人越是害怕别人说自己白痴,所以他们会拼命炫耀自己的才华。看来,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智商的确不高,因为有个风气是只有说别人听不懂的话才能显得自己的学问高。其实,不管我们在研究生院里的学问做得如何精巧和深奥,到了分析现实问题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曾在初级教科书里学到的概念和定理。或许,这意味着经济学的道理原本就非常简单,也或许,这意味着我们学到最后常常又把简单的道理弄糊涂了。这正如弗里德曼曾说过的,"五十多年来,作为一个职业经济学家,我一直对一种明显自相矛盾的状况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相对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极其简单,甚至明晰到令人苦恼的程度。另一方面,很少有人会觉得这些原理是显而易见、非常自然的,至于能够把它们正确应用于具体问题的人就更少了"。艾林·恩索文(Alain Enthoven)的一段话更是尖锐:"我们所使用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都是在大学二年级学到的,之所以还需要经济学博士,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直到从研究生院毕业才开始相信他们已经学过的东西,因为他们这时候才成为经济学的既得利益者。"曼昆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到了中国,曼昆的使命也到了中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帮助他完成这个使命。(作于2003年11月18日)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8. 《昆曼经济学原理》

1.◎公共物品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例子包括烟火表演、国防和基础知识的创造。由于不能对使用公共物品的人收费,所以在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因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作出供给量的决策。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例子包括共有的草地、清洁的空气和拥挤的道路。由于不能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他们往往会过度地使用共有资源。因此,政府努力限制共有资源的使用。
  
 2. 如果排除某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是可能的,这种物品就具有排他性。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排除了其他人享用同一物品,这种物品就具有竞争性。
  
 市场运行最适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市场运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物品。
  
 3.   为什么黄牛没有绝种 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物种都遭受到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洲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广泛,以至于到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着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肉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地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地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 政府试图用两种方法解决大象的问题。一些国家,例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已经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律一直很难得到实施,而大象种群继续在减少。与此相比,另一些国家,有保护自己土地上大象的激励,结果大象开始增加了。由于私有制和利润动机在起作用,非洲大象会在某一天也像黄牛一样安全地摆脱绝灭的厄运。
  
 4.当一个人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5.我们可以如何确定这种价值是多少呢?有一种法院在判决过失致死赔偿案,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赚到的总钱数。经济学家经常批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退休者和残疾人的生命没有价值。 评价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较好方法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自愿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例如,不同职业的死亡率是不同的。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所面临的死亡危险就大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比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经验不同的工资和其他工资决定因素,经济学家可以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的某些含义。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论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约为1000万美元。
  
 6.在确定一种物品是不是公共物品时,必须确定受益者的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物品之外。当受益者人数多而且要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不可能时,搭便车者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一个灯塔使许多船长受益,它就是一种公共物品。但如果主要受益者是一个港口所有者,它就更像一种私人物品。
  
  
 7.(1)物品有没有排他性?这就是说,是否可以排除人们使用这种物品?(2)物品是否有竞争性?这就是说,一个人使用物品是否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8.◎当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交易直接影响第三方时,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像污染这样的负外部性引起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均衡量。像技术溢出效应这样正外部性引起社会最适量大于均衡量。
  
  
 9.生产或消费的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大于社会希望的量。生产或消费的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给有正外部性的物品以补贴来把外部性内在化。
  
 10.◎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的状况变坏。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 
  
  
 ◎关税——进口的税——使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存在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进口限额的影响与关税类似。但是,在进口限额时,进口许可证持有者得到了有关税时政府得到的收入。
  
 11.幼稚产业论 有时新兴行业支持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行业的建立。这种观点认为,在保护期以后,这些行业将成熟,并能与外国竞争者竞争。同样,有时旧行业也认为,他们也需要暂时性保护,以便有助于他们对新条件作出调整。例如,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罗杰·史密斯(Roger Smith)曾经支持暂时性保护,“以给美国汽车制造厂商一个转变时期,使它成为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的国内产业”。 经济学家经常怀疑这些要求。主要原因是幼稚产业论在现实中难以实施。为了成功地运用保护,政府要确定哪个行业最终是有利的,并确定建立这些行业的利益是否大于保护给消费者带来的代价。但“挑选赢家”是极为困难的。要通过政治程序来挑选甚至更为困难,这种做法往往是在保护那些在政治上强有力的行业。而且,一旦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行业得到免除外国竞争的保护,“暂时性”政策就很难取消。
  
  
 12.自由贸易的反对者经常争辩说,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减少了国内的工作岗位。在我们的例子中,钢铁的自由贸易将引起钢铁价格下降,这就使艾索兰德国的钢铁产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艾索兰德国钢铁行业的就业。一些艾索兰德国的钢铁工人将失去他们的工作岗位。 但自由贸易在它消灭了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工作岗位。当艾索兰德人从其他国家购买钢铁时,其他国家得到的资源也要购买艾索兰德国的其他物品。艾索兰德国的工人可以从钢铁行业流动到艾索兰德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虽然这种转变在短期中会给一些工人带来困难,但它使整个艾索兰德人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贸易的反对者通常怀疑贸易创造了工作岗位。他们会反驳说,每一件东西都是在国外生产更便宜。他们认为在自由贸易之下,艾索兰德国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就业都会是不利的。但是,正如第三章所解释的,贸易的好处是依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即使一国在生产每一种物品上都比另一国强,每个国家也仍然能从与别国的贸易中获益。每个国家的工人最终都会在该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找到工作岗位。
  
  
 13.问题:应该把关税或进口限额作为新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吗?
  
  回答:关税和大多数税收一样有无谓损失:收入的增加小于买者和卖者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无谓损失的产生是因为关税使经济接近于我们现在没有贸易时的均衡。进口限额的作用很像关税,并会引起类似的无谓损失。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最好的政策是允许没有关税或进口限额的贸易。
  
 14.◎一种物品的税收减少了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通常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被称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引起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而且,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15.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6.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
  
  
 17.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18.消费者剩余是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买者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19.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20.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双方承担的损失相同)
  
 21.◎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的均衡时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22.◎可以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如果弹性小于1,以至于需求量比例小于价格变动,那么,就可以说需求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以至于需求量变动比例大于价格变动,那么,就可以说需求富有弹性。
  
  ◎总收益,即对一种物品的总支付量,等于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23.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24.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25.产者的机会成本时,经济学家用了比较优势这个术语,可以说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
  
  
 26.◎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某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其机会成本小被称为有比较优势。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27.◎经济学领域分为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家研究家庭和企业作出的决策以及家庭和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1.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产量。这就是说,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对物品评价大于其生产成本的消费者不购买这种物品。因此,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2. 数量折扣: 到现在为止,在我们价格歧视的例子中,垄断者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但是,有时垄断者也通过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顾客收取不同价格来实行价格歧视。例如,许多企业对购买量大的顾客提供低价格。面包店可能对每个面包收取0.5美元的价格,但对一打面包收取5美元的价格。这之所以是一种价格歧视的原因,是因为顾客对购买的第一单位付出的价格高于第二单位。数量折扣通常是一种成功的价格歧视方法,因为随着顾客购买量的增加,对增加一单位的支付意愿减少了。
  
  
 3. 折扣券: 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美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为什么公司提供这些折扣券?为什么它们并不把产品价格降低0.5美元?
  
  回答是折扣券使公司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努力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顾客。这种作法被称为价格歧视。)。公司知道,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花时间剪下折扣券。此外,剪折扣券的意愿与顾客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是相关的。富裕而繁忙的经理不大可能花时间从报纸上剪下折扣券,而且,她也许愿意为许多物品支付较高价格。一个失业者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并且支付意愿较低。因此,通过只对这些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企业就可以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4. 套利是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购买一种物品,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出售。
  
  
 5. 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努力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顾客。这种作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6. 反托拉斯法有代价也有收益。有时公司合并,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这些合并的收益有时称为“合并效应”。例如,近年来许多美国银行合并,并通过联合经营可以减少行政人员。如果反托拉斯法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就必须能确定哪些合并是合意的,而哪些不是。这就是说,它应该能衡量并比较合并效应的收益与竞争减少的社会成本。批评反托拉斯法的人怀疑政府能否进行必要而相当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
  
  
 7. 只要消费者由于垄断价格额外支付给生产者1美元,消费者状况就会变坏1美元,而生产者状况会变好相等量。这种从物品消费者向垄断所有者的转移并不影响市场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换句话说, 垄断利润本身并不代表经济蛋糕的规模缩小;它仅仅代表生产者的那一块大了,而消费者的那一块小了 。除非由于某种理由认为消费者比生产者更重要——这种判断已超出经济效率的范围之外——否则垄断利润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8. 竞争企业市场与垄断企业市场之间的关键差别: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9.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10. ◎在短期中,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和可变成本时,企业将选择退出。
  
  
 11. 参考资料  覆水难收与沉没成本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有时有人会对你说“覆水难收”,或者“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这些谚语含有理性决策的深刻真理。经济学家说,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是沉没成本。一旦成本沉没了,它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因为对沉没成本无所作为,当你作出包括经营战略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活决策时可以不考虑沉没成本。
  
  
 13. 案例研究  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你会问为什么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看来几个顾客的收入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 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固定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侍者工资——是相关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老板才在午餐时间关门。
  
  
 14. 企业的停止营业标准是: 如果P<AVC,停止营业。 这就是说,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这个标准是直观的:在选择生产时,企业比较普通一单位所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这一单位必定引起的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完全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如果条件改变,以致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可以重新开张。
  
  
 15.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16. 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这些条件,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17. ◎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生产量时不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生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两种相关的成本衡量都是从企业的总成本派生出来的。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是如果产量增一单位总成本应该增加的量。
  
  
 18. ◎当我们分析企业的行为时,重要的是要包括生产的所有机会成本。一些机会成本是显性的,例如,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另一些机会成本是隐性的,例如, 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工作而不去找其他工作所放弃的工资。 
  
  
 19.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比如生产了20辆汽车,成本20万,此时平均成本1万。若生产21辆车,成本20.5万,那么边际成本为0.5万,小于1万,故平均总成本下降)索斯蒂·特尔玛成本曲线的这个特征不是与例子中所用的特殊数字相吻合:它对所有企业都是正确的。 为了说明其原因,考虑一个类比。平均总成本像你的平均成绩点。边际成本像你下一门课将得到的成绩。如果你下一门课的成绩小于你的平均成绩点,你的平均成绩点就下降。如果你下一门课的成绩高于你的平均成绩点,你的平均成绩点就上升。平均与边际成本的数学和平均与边际成绩的数学完全相同。
  
  
 20. 平均成本告诉我们,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时,普通一单位产量的成本。边际成本告诉我们,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21. ◎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关系。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不同。
  
  
 22. ◎美国政府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州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 ◎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种成本。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分配到人民中。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们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当评价税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
  
  
 23. 决定所得税无谓损失的是边际税率。
  
  
 24. 边际和平均税率各自都包括了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想知道纳税人作出的牺牲,平均税率是比较适用的,因为它衡量收入中用于纳税的比例。与此相比,如果我们想要了解税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激励,边际税率就更有意义。
  
  
 25.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是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边际税率是对增加的1美元收入征收的额外税收。例如,假设政府对第一个5万美元收入的税收为20%,而对全部收入中超过5万美元以上部分的税收为50%。在这种税收下,一个有6万美元收入的人纳税1.5万美元。(税=0.2×50000美元+0.5×l0000美元。)对这个人来说,平均税率是15000美元/60000美元,或25%。但边际税率是50%,因为如果纳税人每赚到额外的1美元,税收就增加0.5美元。
  
  
 26. 无谓损失并不是来自乔,即纳税的人,而是来自珍尼,即没有纳税的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