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年来都是中国经济中心,为什么历代不选上海做首都?

2024-05-14 10:11

1. 上海多年来都是中国经济中心,为什么历代不选上海做首都?

上海地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三角洲上,地质条件不稳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海啸或近年来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现象,上海将会首当其冲。

上海多年来都是中国经济中心,为什么历代不选上海做首都?

2. 为什么中国历代王朝都城的迁移方向为从南向北和从西

没有啊,大部分是由于衰落而从北向南
1.北宋汴京至南宋临安
2.西周镐京至东周洛阳王畿
3.唐到南唐

3.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

北方是中国长期的政治中心,形成了一种历史文化,虽然北方的经济已经落后,但是依然是政治中心,这就是北方是中国长期政治中心的延续
中国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北方,直到近代才有来自海上的威胁,直接定都北方,方便管理和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历史上北方人口一直多与其他地区,在古代人口是最大的财富,所以把都城定在人口最多的北方也不足为期,直到经历多次大规模迁移才改变这种情况
北方大致处在中国的正中心,中国历来都信仰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帝都当然要选择中心地方了
历来的王朝历史都是北方的王朝统一中国,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朱明王朝的建立,但是经历过靖难之役之后,最终是北方的政治实力战胜
中国历代的文化中心一直存在北方,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

4. 中国历代首都的三国时期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许昌(河南许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武昌(湖北鄂州)公元265年--公元267年建业(江苏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5. 为什么中国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的居多?

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没办法跟北方相比,所以首都都在北方。唐以后虽然南方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宋太祖是代周而兴,周的地域在中原地区,所以他选择了大本营建都。南宋时期虽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但是它也带动了南方的繁荣。元时因为蒙古族是北方民族,所以他选择了南北之间的大都(北京)作为首都。明代本来定都是在南京,但是由于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他侄儿的皇位,而当时他的主要势力还是在北方,南方的反对势力相对强一点,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天子守国门”的伟大理由,定都北京。至于清,拿来主义的思想十分严重,北京又已经经营成设施最完备的京城,那就拿来用吧。民国时,南北军阀之争使首都在北京南京武汉之间轮来轮去,但是后来还是委员长英明神武,南风压倒北风,定都南京,可惜坐了没几年龙庭就被赶到了群山之中的重庆。本朝当年应该也是因为北方的群众基础较好,另外北面又有老大哥罩着,才定都北京的吧,这方面的理由不是太清楚,呵呵。

~~~~~~~~~~~~~~~~~~~~~~~~~~~~~~~~~~~~~~~~~~~~~~~~~~~~~~~
老夫同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算命打卦,中国不是桃花岛,选一个首都哪能是看着易经排着八卦选出来的?中国的首都选址和营建肯定会涉及到堪舆风水,但是绝对不是主要条件,最重要的还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

为什么中国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的居多?

6. 中国各朝代的首都

夏:前2070~前160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河南偃师一带)
商:前1600~前1046,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后多次迁都,盘庚最后迁都到殷(今安阳西北)
西周:前1046~前771,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前771~前256,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7,建立者: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前206~25,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25~220,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魏:220~265,建立者:魏文帝曹丕,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221~263,建立者:昭烈帝刘备,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229~280,建立者:吴大帝孙权,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建立者:晋武帝司马炎,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魏:386~535,建立者:北魏孝武帝拓跋珪,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东魏:534~550,建立:孝静帝元善见,都城:邺城(位于今河北省)
西魏:535~556,建立者:元宝炬,都城:长安(今西安)
北齐:550~577,建立者:高洋,都城:邺城(今属河北省)
北周:557~581,建立者:宇文觉,都城:长安
宋:420~479,建立者:刘裕,都城:建康(今南京)
齐:479~502,建立者:萧道成,都城:建康
梁:502~557,建立者:梁武帝萧衍,都城:建康
陈:557~589,建立者:陈霸先,都城:建康
隋:581~618,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西安),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
唐:618~907,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辽:907~1125,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北宋:960~1127,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建立:宋高宗赵构,都城:余杭(今浙江杭州)
西夏:1038~1227,建立者:李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金:1115~1234,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到汴梁
大元:1271~1368,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大明:1368~1644,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建康(今南京),明成祖迁都北平(今北京)
大清:1616~1912,建立者:努尔哈赤,都城: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特点
一是实行行政区划层面的特殊制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首都圈的行政区划通名与其他地方不同,职官制度也不一样。古人认为:“王畿千里之地,天子所自治。”多个朝代在政区通名层面对首都圈进行特别命名。
秦朝在全国施行郡县制,两汉为郡国制。秦朝将首都咸阳附近的地区称之为内史,西汉改置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官制也不一样。唐代全国实行的是州县制或郡县制。唐玄宗登基后,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
据《唐六典》记载,京兆、河南、太原三府置有府牧(从二品)、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下),品级分别与在外的大都督府都督、长史、司马相同,在外各州设刺史(按州的等级,分别为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缺。
京畿各府的官员品级明显要比各州高。唐玄宗将首都圈政区命名为府,这一制度为以后多个朝代所继承。
二是首都圈的政区通名与其他地区相同,但是实行特殊的职官制度。
有的朝代,将全国的高层政区或统县政区统一为同一个通名,首都圈的政区表面上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它的职官制度有些特别。
东汉时,以河南郡为都城,行政长官为河南尹,其他各郡的长官为太守。京都西、北、东三面的弘农、河东、河内三郡,也是置尹。
这是尊崇京都和京都附近各郡的举措。东汉后期,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此后曹魏和西晋均以司州为首都圈,司州与其他各州一样实行州制。但是,西晋司州的行政长官为司隶校尉,其他各州为刺史。
从宋朝开始,以府相称的政区逐渐增多,京府与其他府的差异,只能通过职官制度进行区别。北宋以开封府为首都,设有府牧一人,从三品;尹一人,从三品;少尹二人,从四品下。但这些都是荣誉性职位,并不常置。实际上的开封府行政长官为权知开封府事。普通的府仅置知府、通判等官缺。
明代首都顺天府设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从六品)等,普通府设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推官(正七品)。
清代仍以北京为首都,顺天府、普通府的官缺设置基本同明代,仅仅裁掉了推官。清代又特别重视京师的管理,从乾隆年间开始,钦派部院大臣兼管府尹事务,称为“兼尹”,也就是顺天府实际上有两员行政长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代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古代“首都圈”是如何设置与管理的?

7.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国都所在地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国都所在地

8. 为什么历代中国首都都在北方?

首都的选址往往要考虑到国家的安稳,因为中国的南方没有与中国为敌的强大国家,自古以来中国的威胁都来自北方,所以往往把首都放在北方方便管理,毕竟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信条件,这样处理事务更方便,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明成祖朱棣要把首都从南京签到北京,为了牵制北方的鞑靼,当然还有其他的楼上几位说的原因但那些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