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格力电器在08年最低位时股价是多少,广州证券网上行情的历史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呢?

2024-05-19 02:44

1. 请问格力电器在08年最低位时股价是多少,广州证券网上行情的历史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呢?

日期为:2008.12.28  价格:13.9



 ****  免费开户、 万6 佣金 办理

专业团队为你指引投资理财路线~~ 
                         服务不好客户没有理由

          通道顺畅,A类券商

请问格力电器在08年最低位时股价是多少,广州证券网上行情的历史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呢?

2. 请列出在中国股市中有10年以上历史的股票名单。

  中国股市中有10年以上历史的股票名单可以通过炒股软件查询到。
  炒股软件也就是股票软件,它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实时揭示(包括行情信息和资讯信息),所以早期的炒股软件有时候会被叫做行情软件。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3. 祥源新材股票历史数据

自从国家颁布禁止收购洋垃圾的命令后,国内塑胶的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而A股中塑胶制品指数直线走高,一路逼近新高。在塑胶制品指数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也能够持有相关行业中的某一只股票而去分一杯羹呢?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探究探究塑胶制品行业的一家优秀公司--祥源新材。
在开始对祥源新材做正式分析前,我分享给各位朋友一份塑胶制品行业龙头股名单,戳开下方链接就能浏览:宝藏资料:塑胶制品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祥源新材创于2003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业生产与销售环保交联聚烯烃泡棉(XPE/IXPE/IXPP)及聚氨酯泡棉(PU),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及海外,当前是国内同行业的领头羊,年产聚烯烃泡棉要多于9000吨。它所生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领域、电子领域、包装缓存、医疗等方面,
把祥源新材的公司情况简单地介绍后,我们就来看一下祥源新材公司有着怎样吸引人的亮点,是否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产品被多个知名公司应用,并通过下游进入财富500强企业HomeDepot、Lowe's的供应体系。
公司产品在电子消费领域中应用于OPPO、VIVO 等知名品牌的电子设备。在汽车内饰材料领域中也有汽车品牌公司采用祥源新材生产的产品,例如福特、长安、长城等汽车品牌。在家电领域也有知名品牌电器采用公司生产的产品,例如美的、格力、海尔等知名品牌。有了以上这些知名品牌的应用,将助力发现行业内的其他客户,为公司营收提供持续增长的保障。
	亮点二:公司研发实力强,产能扩展有利于长远发展
公司能铸造0.06mm厚度的IXPE材料及IXPP材料等高难度的产品,带来了生产多种型号、多重应用领域的IXPE、IXPP材料的才能。除此之外,使得公司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因为篇幅有限,和祥源新材有关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更多资料,我归纳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就可以马上浏览:【深度研报】祥源新材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随着国际和国内环保健康意识一直在稳步上升,传统的塑胶材料将会被聚烯烃发泡(拥有环保健康特性)替代,并且有希望实现成为该领域的最佳材料。并且国内高端聚烯烃发泡材料需求量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会逐步提高,每个行业对聚烯烃发泡材料的需求量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通过祥源新材的技术完善跟设备升级,公司产品质量将不断提升,丰富产品类型,不断增强公司在国际的竞争力。
三、总结
归纳一下,祥源新材就是聚烯烃发泡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将持续扩张市场,有望成为国际新材料冠军企业,是一家在塑胶制品行业做的很不错的公司。然而文章都比实时情况滞后,倘若想更准确地预测祥源新材在未来有没有好的行情,你们就阅读一下下面的这篇文章吧,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祥源新材当下行情是否到交易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祥源新材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祥源新材股票历史数据

4. 历史上那只股票的涨幅最大?


5. 格力电器还值得投资吗?

那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先捋一捋目前市面上都认为格力存在哪方面风险不值得投资呢?


1、空调存在天花板,市场份额要被美的超越了。
2、又是做手机,投资银隆汽车,又是造芯片,做口罩,多元化转型失败。
3、董明珠这个人呢,很多人不太喜欢,和投资者关系处理不太好,最近几年格力不再高分红了,不再值得投资。
1
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空调行业是否存在天花板,未来要被美的超越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镇居民百户空调保有量约142台,乡村居民百户保有量约65台。依据我国城镇化化率约60%,可得全国居民百户空调保有量约110台。对标发达国家如日本每百户空调保有量约280台,仍有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空调行业的天花板言之甚早。
以空调平均寿命12年为例,2008年左右安装的空调步入换代期,目前我国空调更新换代需求约2500万台/每年。那随着更新换代的需求和随着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增长所带来的新增需求,空调还会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只是说增长速度会放缓。
那格力在家用空调领域多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产品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有被美的超越的说法,更多是在于渠道这一块。我们知道格力传统的销售模式是依靠线下3万多家经销商队伍,靠给经销商压货返利的形式,过去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线上这一块确实存在很大的挑战,线上份额去年还一度被奥克斯超越。
但管理层也开始重视了线上渠道,通过董明珠的店以及今年的直播,进行渠道改革,线上和线下融合的一种新零售模式。那改革必定是痛苦的,也会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方向至少是正确的。
很多美的和格力的股东喜欢互喷,其实没有必要,不得不承认美的也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很多人说格力份额要被美的超越了,我到不是担心被超越了,而是担心突然进来个外来的搅局者,颠覆了行业,把两家都干掉,类似于当年的苹果横空出世干掉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格力常年当第一名,难免会有一些骄傲自大,如果两家良性相争,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也很好。当然受害的一定是那些没竞争性的企业,像奥克斯等,他们的日子就更难活了,所以未来市场集中度一定会向龙头企业靠拢,良币驱逐劣币。
2
接下来谈谈第二个问题,格力的多元化。
说到格力的多元化,其实你会发现,不管是做手机也好,还是做汽车,做芯片,都是小规模投资,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而且都是围绕着主业去开展的。做手机呢,是做为一个将家用电器进行万物互联的终端入口;做汽车是为了进入汽车空调领域;做芯片是为了空调里面的芯片不受外来者控制;做口罩只是尽到企业的责任。
格力作为一家制造企业,已经由传统的空调制造企业转型为产业覆盖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通信设备等领域。很多人说格力的多元化是失败的,没有几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多元化的产品都是小规模投入,所贡献的收入和利润不大,没冒啥泡,让人感觉是没啥动静。以手机来说,要是格力手机做到了跟华为,小米,OPPO 等相提并论的地步,我到反而担心会多元化失败了,为什么,因为这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以现在格力的人财储备在空调领域本身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再大规模投资到竞争更激烈的手机行业,那很容易就像当年的春兰空调很快就被颠覆了。
格力是一家慢工出细活,不靠外部并购,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造的企业,在多元化转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谨慎前行的,所以可能会比较慢,需要我们多给它一些耐心和时间就好。

格力电器还值得投资吗?

6. 股票历史区间涨幅排名前20位

有统计图片,可惜,上传不了,要打出来又比较麻烦,我按顺序给你贴出来吧,时间是从左到右,你自己好好看看吧

7. 历史复权价最高的股票的前20名排名(高低顺序排名)是那些?

《北京商报》报道来自上海财汇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已有4只股票复权后的股价高过万元,最贵的是目前7.77元的格高达69513.61元,另有12只股票复权价格超过千元;
 1、申华控股(600653),其复权后的价;
 2、万科A(000002)、复权后的股价分别达到1276.78元;
 3、深发展A(000001)复权后的股价分别达到1145.02元;
 4、苏宁电器(002024)复权后的股价1019.96元;
 5、格力电器、泸州老窖、福耀玻璃、吉林敖东、国电电力、美的电器、五粮液等一批老牌绩优股,复权后的价格都在500元以上;成为股票长期持有者的一个典范;
 6、002219和600139复权后的价格都在都1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深市是百元股扩容最快的一个群体。2007年的18只百元股中,深市只有三只。如今,12只百元股,深市就占了六只,且全部是中小板股票。而在70元以上的百元股后备军中,仍存在大批的中小板股票。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百元股阵营中,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国最富潜力的优质公司。

历史复权价最高的股票的前20名排名(高低顺序排名)是那些?

8. 格力和美的历史的不同

1、产业调整中,三大家电巨头的不同并购路径
2015年家电行业遇冷,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12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 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4%。而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电中仅洗衣机实现微增长,零售额增幅约1.8%。
中国白电三大格力、美的、海尔的营收均出现下滑。根据三家公司2015年年报:
海尔2015年总营收为897.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6.75亿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总营收为9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23.14亿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总营收下降1384.41亿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反而上升15.14%,达1091.13亿。
而在空调市场收到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格力所收到的影响最为显著,总营收下降接近30%,但净利率上升2.37%达12.55%,明显领先其他两家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家电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但国内家电市场整合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未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国际整合或者产业转型和升级上。进入2016年,海尔、美的、格力相继发布并购方案,其并购标的背后隐含的未来发展战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尔收购GE家电
交易方案
预案时间:2016年1月16日;
标的公司: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
标的作价: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4.44亿元);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上市公司自筹资金,及通过申请并购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并购贷款金额不超过交易对价的 60%;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3年417,401.74万元,2014年5,337,54.10万元,2015年4,300,76.05万元;
标的过去3年净利润:2015年-5,795百万美元,2014年15,345百万美元 2014年13,355百万美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已实现并表。
1.2 美的连续收购东芝家电、库卡集团、意大利Clivet
美的集团上半年公布的跨境并购除了最受关注的收购德国库卡,还有收购日本东芝家电,和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交易方案
草案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标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拟接受要约的股东所持有的库卡集团股份(最低意图持股比例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欧元/股的价格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标的作价:若库卡集团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东全部接受要约,收购总价约292 亿元人民币;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银团借款和自有资金;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 2015年1,270,673万元,2014年1,050,222万元,2013年531,746 万元;
标的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6年1-3月21.1百万欧元,2015年86.8百万欧元,2014年68.1百万欧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尚需通过美国CFIUS和DDTC的审查,前述政府审批最迟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购珠海银隆
交易方案
标的:珠海银隆100%股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15.57元/股的价格发行83,493.90万股,合计作价130亿元;新发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2.19%;
标的历史净利润:2014年度扣费归母净利润-2.65亿元,2015年度扭亏为盈,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016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业绩承诺:2016年-2018年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
募集配套资金:15.57元/股的价格,锁价发行不超过62,263.29万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96.94亿元;
募资用途:拟全部用于珠海银隆的建设投资项目;
认购方:格力集团、银通投资集团、珠海拓金、珠海融腾、中信证券、孙国华、招财鸿道、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
交易进程:股东大会募集配套融资相关等议案未能获得通过,目前正在着手修改方案。
2、不同并购选择带来的收益与其背后的驱动力
2.1 海尔和格力并购获得显著成效
海尔和美的的海外并购都给其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并表业绩:
海尔收购GE家电的交易于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电贡献收入143.5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3.17亿元。
美的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的交易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并东芝家电增加主营业务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增加归母净利润1970.2万元人民币。
美的和海尔的并购都已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格力的并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碍。
2.2 格力电器并购受阻,公司股权架构成为最大的诱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中关于募集配套融资的部分全部被否。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股权摊薄问题。
小汪@并购汪在《格力百亿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东? | 小汪天天见》一文中总结过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三大诉求,除了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外,剩余两大诉求均与格力电器的股权架构息息相关:
格力股权分散,面临“野蛮人”入侵压力,存在巩固控制权需求
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仅18.22%,2015年曾面临险资入侵,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均曾大幅买进。主要竞争对手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电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层希望通过交易提高对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电器管理层和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在公司发展上曾经产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一直希望能够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
反观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则并不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电器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青岛海尔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美的集团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的创立时间相近,发展过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为国资背景。但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股权架构,出现如今这样迥异的并购路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3、复盘股权变动历史:从格力困境到美的、海尔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权架构隐含的内忧外患
格力集团创立于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区发展经济总公司,而目前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珠海海利空调厂。
格力电器很快发展为国内空调销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个发展期间,一直伴随着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两件事将双方的矛盾逐渐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电器成功树立品牌后,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授权给旗下其他子公司,生产同质化产品,与格力电器争抢市场份额,引发了格力电器方面的不满。2001年时任总经理朱江洪曾提议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类似子公司,但遭拒绝。直到2004年,双方才达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团曾经试图将格力电器出售给国际空调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开利。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管理层直至开利准备前往格力电器进行尽调,才得知格力电器将被出售。当时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朱江洪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对于将企业转让给外资公司十分担忧”。
但2005-2006年适逢国企改制,按照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意见中的规定,格力集团在改制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一年后转让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围以内,使得收购最终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东的高压之下,格力电器未能如美的、海尔一样借国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国资控制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基础。
同时,由于格力集团在股权分置一年后开始逐渐减持套现,最终目前作为控股股东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权,给公司留下了股权分散的隐患。
3.2 美的、海尔:艰难MBO解决公司产权问题
美的集团:国内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资创办的塑料瓶盖生产厂,1980年开始生产风扇,此后相继注册“美的”商标和进入空调行业,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进行事业部制改造,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创始人何享健一直对公司产权问题可能对公司未来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于是在2000年推动美的管理层和工会组织共同组建了美托投资。
美托投资于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价格协议受让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价格再次协议受让。两次收购共计获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资约3.21亿元。最终美托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美的管理层完成了对美的集团的MBO,美的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权架构的“初始版本”。
青岛海尔:持续数年的股权激励和“MBO”之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张瑞敏作为厂长接手时,这家工厂已经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张瑞敏接手后严格进行品控,还留下了因冰箱质量不过关下令员工亲手“砸冰箱”的美谈。
此后海尔凭借出色的品控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发展成为冰箱企业龙头,1997年总营收就突破百亿,同时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尔一直致力于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谓“MBO”也引发了著名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论战,后来被总结为“郎顾之争”。但海尔在论战中始终保持足够的低调和沉默,并表示公司的属性是“集体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权激励和“MBO”措施,将管理层对海尔的控制权提升到目前的情况。
4、从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成为世界500强之一,中国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4.1 美的与海尔的发展史上,并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4年-2005年相继收购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等家电企业。同时开始就通过收购美泰克国际投资,间接控制另一家电巨头荣事达50.5%的股权,将公司业务向冰箱等领域拓展,并于2008年完成对荣事达的整体收购,同年收购另一国内冰箱龙头企业华菱集团,并购洗衣机龙头企业小天鹅。
海尔集团则从一开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鱼”的理论,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相继并购红星电器和菜阳家电等数十家公司。同时很早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从2002年开始就和日本三洋电器合作,此后分三次收购了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家电业务,进行逐步整合消化。还在2012年收购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 & Paykel。
4.2 格力电器发展史少有“并购身影”,资本结构差异导致处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的历史上少有“并购”这一关键词的出现,此前最为著名的一次“并购”是差点被格力集团卖给美国开利。此次130亿收购珠海银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
小汪@并购汪查阅三者2016年三季报发现,美的集团账面货币资金为185.84亿元,青岛海尔账面货币资金为198.67亿元,而格力电器的账面货币资金高达972.34亿元人民币。然而在并购的表现上,前二者在举债收购国际产业龙头,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格力则在发行股份收购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司控制权方面的“外忧内患”。
这样的情形,固然和企业家个人管理风格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但其中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也绝对无法忽视。美的和海尔在艰难的“MBO”过程中虽然面临了诸多争议,但确实解决了企业产权问题给公司带来的隐患。而格力电器管理层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则难免使公司的发展受到掣肘,最终造成了如今格力电器与其他两者截然不同的处境。
然而即便在不断跟控股股东进行博弈,面临了诸多的“外忧内患”,格力电器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认地十分出色。
格力电器从当初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500强之一。而兜兜转转,当初差点收购了格力的美国开利,其旗下拉美业务则被格力电器的最有利竞争者美的集团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