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外外汇资产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变化?

2024-05-17 17:00

1. 中央银行的外外汇资产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变化?

外汇资产就是用以控制自己货币的稳定,如果自身货币相对于那种货币贬值的话,那么就可以将该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抛出,增大流动性来使该种货币贬值,达到自己货币的相对稳定。

中央银行的外外汇资产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变化?

2. 为什么央行购买国外资产,国内货币供给会增加?

外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购入国外资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增加,为了平衡中央银行发行本币(发行本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平衡资产负债表。发行本币使本国货币量增加。拓展资料货币供给问题,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也是各国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其原因皆在于货币供给是否适当会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货币供给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追求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期,讨论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问题,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在讨论货币供给问题时,大多关注其结货币供给果,无论是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主张,还是现代货币学派的“单一法则”主张,无论是货币供给“外生论”还是货币供给“内生论”,都非常重视控制货币供给的结果,以保持货币供给的适度性。弗里德曼、施瓦兹、卡甘、布伦纳、梅尔兹等货币供给理论的名家重点研究了影响货币供给结果的因素,他们在选择影响货币供给因素方面取行了重要的成果,这为后来的货币给研究提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引,乔顿发展了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乔顿模型,该模型集中反映了各个主要因素对货币供给的重要影响,问世以来,一直被奉为了解和研究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随着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复杂,也随着对货币供给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各个因素对货币供给影响的过程。后凯恩斯学派的学者大力主张货币“内生论”,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应变量,不是货币管理当局能够任意改变的。英国当年的《拉德克利夫报告》以及格利、肖、莫尔等人都对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争论目前已有比较明确的看法,就一个经济体的运转起点而言,需要货币管理当局或政府投入一定的货币,发挥货币的第一推动力作用,而在现存的信用货币体制下,一旦经济运转起来,大量的内生性需求必然导致大量的内生性货币供给。这种货币供给过程.究竟如何发生发展的,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理论建设意义。杨力教授的这本《适应性货币供给》,在我看来是一本致力于货币供给过程研究的力作。杨教授在书中有创意地提出了适应性货币供给的概念,认为:“内生性货币供给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存款机构适应货币需求而创造的”。

3. 中国把东西卖给外国可以增加基础货币,那卖到国内呢?基础货币就不增加了?

出售外汇可以增加基础货币。从外汇储备的来源和人民币汇率现行制度上解释。简单来说,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是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也就是进出口顺差,资本流动顺差,外币在中国国内需要结售汇,也就是要卖给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在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上大量外币就要持续不断的购买人民币,人民币需求持续增加将导致人民币价格上升,也就是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其中不乏一些也人民币升值预期为目标的国际投资资金,种种原因造成人民币长期的升值预期,从而加速人民币升值。央行为了减缓人民币升值速度,就要作为外汇最终的购买者,也就是向市场投放人民币,增加人民币供给,从而对冲需求。这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外汇占款就持续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所以,出售外汇是央行作为外汇最终的购买者,向市场投放人民币,增加人民币供给,从而增加基础货币。

中国把东西卖给外国可以增加基础货币,那卖到国内呢?基础货币就不增加了?

4.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中央银行能控制。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扩展资料
基础货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

5. 在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什么?是 国外资产 还是 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

这个问题问的好。正常情况下,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但是在我国,2001年到2013年间,由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双顺差,当时央行采取汇率调控,在市场上买卖外汇以维持汇率稳定,所以只有在此期间,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外净资产。楼主应该看题目中的限定,如果是限定在此期间,那么应该选国外净资产,若无限定,那么按照一般规律,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在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什么?是 国外资产 还是 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

6. 国外资金大量进入我国会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吗?LM曲线右移吗?

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制
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外汇可以起到外汇蓄水池的作 用.这种作用有助于平抑货币供给量的过度波动.具体而言,如果外汇储备政策对民间持 汇没有限制,在经济上升时期,微观主体外汇需求上升,民间持汇会增加,从而减轻中央银 行外汇占款的压力;在经济萧条时,进口需求下降,微观主体的外汇需求随之下降,民间持 有外汇的意愿下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增加从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 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有效地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我国由于结售汇制度的实施,中 央银行被动地集中外汇储备,民间持汇受到限制,其平抑经济周期的蓄水池作用得不到发 挥,反而使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更为直接,两者的相关性相当之大,外汇占款增量 与央行资产运用增量之比1995年最高达N75.2%,只是1997年以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人 民币不贬值使我国出口增长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才有所减少.2000年外汇占款增 加了753亿元,占全年央行资产运用增加额26.1%.但到了2002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
好转,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占新增基础货币的比重又上升至lJ61.6%.
3.2.3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1)外汇储备变动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的独立性.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随着我 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巨额增加,因此导致货币供给量也大幅扩张.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 着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基础货币与货币 供给量在理论上表现为乘数关系.通过乘数效应,基础货币的增加使货币供给量以更大的
幅度增长.当货币的供给超过国民经济需要时,就会导致人民币的超经济发行,从而引起经 济的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首要任务则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 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因而与需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相矛盾. 为防止基础货币不断释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通过不断地通过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发行,正回购等操作方式回笼资金.最近连续几年来,我国新增 外汇占款数倍于新增基础货币投放,正说明了一个问题:为抵消外汇储备剧增引发的过多 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采取相当规模的对冲手段以减少货币流动性.依靠央行票 据或其他手段来对冲高额外汇储备引发过多货币被动投放的做法,使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 到限制,影响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逆转,金融危 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使我国经济形势持续衰退,为了使我国经济形势发生逆转, 中国采取了多项扩大内需的政策以防止中国经济下滑.此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已经 明显减慢.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份货币供给量的反弹和信贷的大幅增 加,新增信贷量呈爆发式增长,三个层次货币量均强劲增长,显示出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收到了一定效果.据相关数据分析2009年我国的信贷政策可能会出现前热后冷,流动性前 松后紧的格局,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央行仍会采取下调利率的政策.由此可见,货币政策 的独立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外汇储备变动加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 生性兼而有之.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当局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来影 响经济运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则意味着货币供给要被动地受制于经济因素的变化,货币 当局无法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使货币供给的内生 性进一步增强,从而使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大打折扣.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 行不得不被动吸纳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形成的大量外汇,从而被动增加货币发行.由企业结 售汇,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外汇干预三个环节组成的我国现行结售汇体制构 成了外汇储备变动增强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制度因素.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要无条件 地结汇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超过其上限的头寸必须在 外汇市场抛补.在我国持续出现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外汇指定银行不得不在银行间外 汇市场上大量抛出外汇,外汇市场出现持续供过于求的局面,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 而被动吸纳外汇并增加本国货币发行.外汇渠道货币发行比重的提高,强化了本国货币制 度对外汇储备和可兑换货币的依赖程度,使外汇渠道的人民币发行形成刚性.由于外汇储 备是内生变量,因此中央银行无法事先控制外汇占款,而只能被动地适应外汇占款的波动,
这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大大削弱. (3)外汇储备变动改变货币供给结构.外汇占款迅速增长导致我国货币供给结构发
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内向型部门和外向型部门之间,外向型程度不同的地区,行业,企业 之间人民币资金分配的失衡.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多,中央银行为保证货币供给量不会出现 大的波动,被迫采取对冲方式,削减或回收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以稳定信贷总规模.回收 再贷款等冲销操作改变了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同样在紧缩货币政策经济环境下,有出口 创汇的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结汇,较容易地获得人民币资金;而内向型企业对信贷资金的 需求则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地区,行业之间也会出现资金失衡现象, 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行业资金供给相对充足,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行业资金则会相 对短缺.这种资金流向结构上的失衡和地区,行业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会随着外汇占款
比例的攀升而加剧.货币投放结构的不平衡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制约.另
外,在我国目前外汇管理体制下,银行对企业的结汇渠道是畅通无阻的,企业结汇所得的人 民币资金的运用基本不受信贷规模,贷款投向的约束.当中央银行缩减国内信贷时,部分 企业可能会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以获取资金,这种现象被称为外资本币化.由于吸 引外商投资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货币当局很难杜绝和控制外资本币化现象,这无 疑干扰了既定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 (4)外汇储备变动可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外汇储备变化是货币政策和 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三元悖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 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虽历经1994年和2005年两次外汇体制改革,但我国 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上富余外汇的最终收购者和余缺外汇的唯一供给者的地位没有实 质性改变,导致名义上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仍是一种盯住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资本流动方面,虽然我国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官方对资本流动 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审批制度限
制资本流出.事实上我国资本己处于半自由流动状态.因此,为确保汇率稳定,同时实现资
本准自由流动,必定要以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

7. 外汇储备 来源 基础货币 影响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二是资本项目顺差。部分外汇储备其实是通过“通货膨胀税”获得的;央行购买外汇所使用的人民币中有一部分货币属于“经济发行”。而这样过多的外汇储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经常项目赢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资。

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理

  一般情况下,由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基础货币的扩张,只有当中央银行收购外汇形成外汇占款时,才构成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促使其增加的动力。另外,如果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不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也很容易通过收缩国内信贷等方式冲销。而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除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持有的外汇可以在指定银行开设现汇账户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收入必须按当日外汇牌价卖给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由于受外汇头寸的限制,多余头寸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再卖出。而中央银行充当银行间外汇市场唯一的做市商。虽然2003年允许中资企业在指定银行开设外汇结算账户,但也仅只能保持在一定的限额之内。外汇结售制度下企业的外汇收入要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如果企业的外汇收入为A(以美元计价),当时的汇率为f(直接标价法),外汇指定银行则动用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购汇,但由于外汇头寸的限制,外汇指定银行也只能持有k×A(0<k<1)外汇,其它的(1-k)×A外汇也只能由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收购,这样央行又新投放了(1-k)×A×f的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达到:B*=B (1 -k)×A×f。这样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被动集中到国家手中,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引起外汇占款乃至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银行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外汇由于政策的制约具有刚性,并没有同步增长,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和民间持有外汇所占的比例差距日益增大。而随着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并向国家集中,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冲销操作维持合理货币供应量的余地越来越小,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压力转化为基础货币的现实增加,并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就是建立在这种制度约束基础上的。



  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外汇可以起到外汇蓄水池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助于平抑货币供应量的过度波动。具体而言,如果外汇储备政策对民间持汇没有限制,在经济上升时期,微观主体外汇需求上升,民间持汇会增加,从而减轻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的压力;在经济萧条时,进口需求下降,微观主体的外汇需求随之下降,民间持有外汇的意愿下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增加从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地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我国由于结售汇制度的实施,中央银行被动地集中外汇储备,民间持汇受到限制,其平抑经济周期的蓄水池作用得不到发挥,反而使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更为直接,两者的相关性相当之大,外汇占款增量与央行资产运用增量之比1995年最高达到75.2%,只是1997年以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不贬值使我国出口增长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才有所减少。2000年外汇占款增加了753亿元,占全年央行资产运用增加额26.1%。但到了2002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占新增基础货币的比重又上升到61.6%。

外汇储备 来源 基础货币 影响

8.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关系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